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困难现象是由主、客观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相对现象,也是客观存在。学业困难现象是一个和以往的所谓差生的概念有着根本区别的概念。尽管人们对差生的界定在表达上不尽一致,但其基本的含义是相似的,即差生是指在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方面达不到一定要求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差生的冠名常常含有对学生的歧视,既不利于在教育、教学中对这些学生学业成绩的转变,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而学业困难现象是指各类学校中存在的总体学业成绩或部分学科学业相对落后的现象。为了帮助“差生”提高学业成绩,在学校中获得应有的尊严,笔者用学校中的“学业困难现象”。替代“差生”这一有损学生自尊的概念,展开研究。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结合文献法,对学业困难现象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通过比较国内外的研究和实际调查,发现,学业困难现象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一个相对存在的现象。通过对学业困难学生和没有学业困难学生的调查和比较,本研究获得了学业困难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等方面的有关数据,为分析其成因提供了事实性支撑。关于学业困难现象的成因,本研究认为主要是现行教育体制失衡、家庭教育价值取向落后、高校录取机制不合理、普通高中学校定位不当、学生自身因素等引起的。由于高考权威统治学校,学用脱节左右学校,就业困难困扰学校,师德水平制约学校,青春教育远离学校,单向教育充斥学校,学段脱节掣肘学校等学校因素;还由于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家庭的教育价值取向、高校录取机制、普通高中的教育定位等客观因素;还有学生自身因素如:1.观察不细致2.感知不完整3.注意不精细4.记忆不持久5.思维不深刻6.动力不明确7.毅力不坚强8.方法不科学等,导致了学业困难现象的出现。在消除学业困难现象的措施方面,本研究提出了改进评价机制、转变教育价值观念、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改善学习环境、树立学生信心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