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中国目录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成书于清朝乾隆时期,于时一大批优秀的学者,诸如纪昀,戴震,姚鼐,翁方纲等人都为《总目》的成书贡献了力量,这部凝聚着清代学者智能的著作代表了中国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总目》的形成,经历了收集、分纂、编审、呈进、抄纂、复校、增删等过程,各提要在行文、篇幅、体例上都有不少变化。在此过程中,书前提要的作用不容忽视。各书前提要在编入《总目》之时,经过了较大的修改补充,有些甚至是完全重写。本文通过书前提要与《总目》的比勘研究,以《总目》中的易类提要为研究对象,参照其他相关材料,并运用文献梳理法,对易类提要中存在问题且未被深入研究的三十九条提要进行订误工作。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之缘起及意义。在这章中,将对百年以来四库学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并对本文所涉及到的各个材料进行概述说明。第二部分包含第一章与第二章,为本文的正文。在正文部分,将以《总目》为底本,以文渊、文溯、文津三阁书前提要为校本,通过比勘研究,并广引文献资料,对于易类所涉及到的一百六十六条中的三十九条提要进行辨析。涉及到的内容,有关于对书名、卷数、作者籍贯与爵里的订误,有关于对提要本身引文之误的疏证,也有关于对书籍採进来源、提要自身缺漏的辨补。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第三章。在这章中,将对本文所辨析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分析。首先,将对本文所涉及到的各个材料的相互关系进行说明,指出文渊阁提要的特殊性。其次,将对书前提要在整个四库全书编纂工作中的历史地位进行合理探讨,并进一步指出书前提要的巨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