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状元坊街区位于广州越秀区,已有700余年历史,是享誉国内外的工艺品专业街。经过多年发展,街区形成了多元拼贴的物质空间,留下富有历史印记的空间肌理和建筑风貌,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乡土情结,是当之无愧的城市符号。本文运用卡尼吉亚建筑类型学理论对该街区的建筑类型进行研究,以分析建筑类型的特征与其发展背景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探讨这一街区建筑类型的异同及其演变机制,并对每种建筑类型的保留建筑进行评价,展现出街区建筑最真实的面貌,从而为街区肌理的保护更新提供数据支持,实践建筑类型学理论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建筑类型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共划分了五个历史阶段:清朝时期、民国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及九十年代至今。以卡尼吉亚建筑类型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状元坊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料和具体调研的现状,对每个时期的建筑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建筑类型。通过对每种建筑类型的特征进行分析,解析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不同类型拼贴下的时代经济、文化、生活内涵。本文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对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进行阐释,综述建筑类型学理论的研究现状,解析相关概念,明确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确定方法和框架。第二至八章为论文主体部分:第二章先对状元坊街区进行总体研究,概括历史发展条件,在卡尼吉亚建筑类型学研究方法的指引下划分五种建筑类型时期,并确定建筑类型的判断标准;在接下来的五个章节中,分别对各个时期的建筑类型进行详细研究,了解其时代背景,从平面布局、立面形式特征和建筑结构与材料这三个方面来总结其类型特点,分析其形成机制,最终总结出每个时间段的共时性变异和类型产出的特点,并对该时期的建筑类型进行评价,根据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比状元坊街区的建筑类型是否符合其时代背景;第八章对所有建筑类型和“变体”的演变及其影响动因进行总结,最后对每种建筑类型及“变体”进行案例对比。结论部分总结了状元坊街区的建筑类型特征及其形成动因。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了解状元坊街区近几百年来的建设过程,为城市解读提供数据支持,也为今后的保护更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