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术肢操对预防TRI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2探讨术肢操开始运用时间对TRI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为类试验性研究。研究者选取2017年6月~11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行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Transtraclial Coronary Interwention,TRI)且符合条件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6例,女性94例,年龄31~81岁,平均61.5岁。按患者住院证编号末尾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根据术肢操开始运用时间分为3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其中50名患者为对照组,术后护士给与常规术后护理;50名患者为试验1组,除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外,TRI患者在护士指导下术后0.5h行术肢操;50名患者为试验2组,TRI术后1h行术肢操;50名患者为试验3组,TRI术后2h行术肢操。收集患者术后8h术肢远端肢体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术肢食指指端血氧饱和度(Sp02),穿刺处出血情况作为评价指标。采取双盲法录入资料,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进行非参数检验的多组独立样本资料秩和检验,取a=0.05(双侧)为检验水准。结果1 4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嗜酒史、既往病史等相关临床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肿胀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Sp02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穿刺处出血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肿胀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Sp02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穿刺处出血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与试验3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肿胀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与试验3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与试验3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SpO2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与试验3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穿刺处出血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肿胀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SpO2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在术肢操对TRI后患者穿刺处出血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肢操能减轻TRI后患者的术侧肢体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2术后0.5h开始运用术肢操对减轻TRI后患者的术侧肢体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的效果优于其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