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tophaga hutchinsonii表面纤维素酶系的作用及chu_hypZ1基因功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onw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殆尽,迫使人们将目光投向其他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如何将其转化为可直接使用的能源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Cytophaga hutchinsonii是一种能够高效地降解结晶纤维素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的降解机制与其他纤维素降解微生物不同。通过分析Chutchinsoni.的基因组序列,发现它有9个纤维素内切酶,其中5个位于细胞表面,本文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在表面纤维素酶四敲菌株CH581的基础上继续敲除Ce19D,研究了表面纤维素酶在Chutchinson.降解纤维素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利用转座子插入突变的方法筛选到一个影响纤维素降解的关键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C hutchinsonii中位于细胞表面的纤维素酶的作用研究Chutchinson.中5个位于细胞表面的内切纤维素酶分别是Ce15A、Ce19A、Ce19B、Ce19D和Ce19E。2016年,朱永涛等构建了C.hutchinsonii表面内切酶四敲菌株,将Ce15A、Ce19A、Ce19B以及Ce19E全部敲除,只剩Ce19D未能敲除,此菌株(CH581)能够利用纤维素作为碳源生长。我们在此基础上,成功将定位于细胞表面的最后一个内切纤维素酶Ce19D敲除,并将此菌株命名为CH681。发现Ce19D敲除后,突变株CH681能够利用纤维素作为碳源生长,但是在滤纸平板上的降解圈要明显小于野生型。在液体中的生长曲线分析发现其在葡萄糖和纤维二糖中的生物量不能达到野生型的水平,但对底物利用没有延迟,而在再生无定型纤维素(Regenetated amorphous cellulose,RAC)和微晶纤维素Avicel中生长明显延迟,说明其底物利用速率减慢,这一点从纤维素粉的底物利用速率上也可以看出来。同时我们在检测细胞表面的内切酶酶活时发现,表面内切纤维素酶缺失后酶活明显降低,说明敲除的这几个酶是表面酶活的主要来源。但是表面仍有部分酶活存在,这剩余的酶活是如何如产生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了四个预测定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分别是bglE、bglF、bglG和bglI,糖苷酶的底物具有非专一性,是否是由于它们的存在而导致了剩余酶活的存在。因此,我们首先通过qPCR检测了突变株与野生型中这几个糖苷酶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变化,发现它们的转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bglI差异倍数最为明显,提高了 9倍左右。因此,我们分别设计这几个糖苷酶的单敲除和CH681基础上的连续敲除,检测这几个糖苷酶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作用。首先,将它们分别单敲除以后发现每个突变株的滤纸降解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某一个糖苷酶的缺失并不会对纤维素降解产生影响,而循环敲除工作还剩bglG未进行敲除,初步对CH685菌株(CH681基础上敲除bglE、bglF、bglH和bglI)的表型验证发现,其滤纸降解速率减慢,通过酶活测定发现,其内切酶酶活与CH681菌株相比有所降低。说明细胞表面糖苷酶的缺失对滤纸降解以及酶活也有部分影响但并不是主要的。2.基因chuhypZ1的功能研究本部分通过转座子插入突变的方法筛选到一株不能在滤纸平板上生长的菌株,定位插入位点是一个未知功能基因,我们将它定义为chuhypZ1。敲除chuhypZ1后获得突变株△hypZ1,它不能够利用纤维素,通过基因回补,能够使其表型恢复,说明表型缺陷是由chuhypZ1的缺失所致。RT-PCR显示△hypZ1中chuhypZ1的邻近基因的转录未受到chuhypZ1敲除的影响。CHUhypZ1的功能未知,Blast P比对发现与其相似的蛋白均为未知功能蛋白,且其中有些属于噬纤维菌属,说明了此蛋白在进化中的保守性。突变株△hypZ1可以在葡萄糖、纤维二糖和RAC中生长,但是在微晶纤维素Avicel中明显出现生长缺陷,说明chuhypZ1的缺失影响了 C.hutchinsonii对纤维素结晶区的降解。通过检测Avicel结晶度的变化也进一步证实了chuhypZ1是一个与结晶区降解相关的基因。突变株△hypZ1的细胞表面内切酶酶活明显降低,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一方面是由这些内切酶的转录水平降低所致,另一方面位于细胞表面的内切酶不能正常定位于外膜也是原因之一。此外,突变株的外膜蛋白以及外膜吸附蛋白与野生型相比缺失了几个条带,经过鉴定其中多为未知功能蛋白,另外有两个属于Ⅸ型分泌系统的组分蛋白,是否chuhypZ1的缺失对Ⅸ型分泌系统产生了影响?通过检测Ⅸ型分泌系统的底物蛋白质CHU0344,发现CHU0344的条带可以在突变株的胞外检测到,说明chuhypZ1的缺失对Ⅸ型分泌系统并没有产生影响。通过鉴定胞外的差异蛋白,发现原本属于膜上的蛋白却能够在胞外检测到,例如Ce15A以及Bg1F,Ce15A是一个内切酶,而Bg1F正是外膜上缺失的那个蛋白。因此,我们推测可能chuhypZ1的缺失,导致了一些膜蛋白不能正常锚定于膜上,使得纤维素降解缺陷。本文首先以Chutchinson.独特的纤维素酶系分布为切入点,发现尽管细胞表面有多个纤维素酶和糖苷酶,但它们对纤维素的降解并不是必需的,只能减缓对纤维素的利用。推测它们可能只是起到了松解无定形区,产生寡糖链的作用。同时,筛选到一个影响纤维素降解的关键基因chuhypZ1,发现它的缺失导致一些膜蛋白不能正常锚定于细胞膜上而导致降解缺陷。本文对Chutchinson.表面纤维素酶系以及chuhypZ1的功能研究,使我们对C.hutchinsonii的纤维素降解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实现纤维素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车载以太网具有高带宽、低成本的优点,未来的车载网络将逐渐使用域控制技术,以太网将代替原有的部分车载总线,应用到底盘控制系统当中。但是引入高速的车载以太网带来的电源
阿尔蒂尔·奥涅格(Arthur Honegger,1892-1955),是一名瑞士籍法国著名作曲家,以新古典主义流派的“法国六人团”成员身份被历史记载。奥涅格一生创作的多部管弦乐作品流传于世,无一不蕴含精致的创作技法与丰富的戏剧冲突,其中不仅得益于早期受过的德奥音乐教育,而且得益于用音响手段表达视觉形象的新颖创作见解。与法国印象派著名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相比,奥涅格摒弃朦胧飘渺的风格,用明朗、纯净
基于Cox模型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纵向和生存数据的联合模型已经在临床数据分析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已有研究指出当比例风险假设不能很好满足的时候,用Cox模型建模会
粒子冲击钻井技术利用粒子射流中的高硬度、高研磨性的钢质粒子高速、高频冲击地层破碎岩石,可显著提高在深部硬地层和强研磨性地层的机械钻速。粒子的加入使得钻井液的流动
有害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引起了人们对水体中有害藻类的关注,而有害藻类对各类水生生物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常见的有害藻类大多属于蓝藻门、金藻门、甲藻门,分别会在富营养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无线移动网络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无处不在的网络使得通信更加便捷,事物联系更加紧密,生活更加智能化。但是,无线通信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对通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其便利民生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城市问题。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雨水难以快速下渗,从而径流快速汇集,洪峰出现时间提前,流量加大,加剧了洪
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引起的藻类水华频繁发生,水华藻类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恶劣影响。如何高效、科学地去除水中的藻类是研究的热点。本课题以层板带有永久正电荷的新型
随着医疗卫生、智能家居、自动驾驶以及城市信息化等需求的大规模增长,机器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设备及通信连接数快速增长。各大科研机构都将MTC通信技术视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网络分析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作为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任务之一,链接预测根据已有的网络结构和节点信息,预测两个没有链接的节点是否存在关系。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