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针刺颈痛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以期证实针刺颈痛穴治疗的有效性,促进临床广泛运用。方法随机选择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针灸科门诊/住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期间接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针刺夹脊穴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针刺颈痛穴治疗,1次/d,6次/周,休息一天,继续下一个疗程,共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此基础上,使用统计学软件程序包SPSS24.0处理、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包括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CASCS评分、颈部活动度、生活质量状况等指标,综合判断针刺颈痛穴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是通过统计学软件程序包SPSS24.0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结果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结果行χ2检验,以0.05为分界值,若P低于分界值,提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9%,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2)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研究组VAS评分明显少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评分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对照组、研究组颈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2个疗程后的两组颈部活动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6)对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研究组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予以针刺颈痛穴疗法,可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体征,减轻疼痛,以及提高患者颈部功能、调节颈部活动度,促使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