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4Ti3O12 Based Aurivillius Ceramics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hl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铋层状结构Aurivillius化合物有其独特的晶体结构,组分可调节性较强,使材料具有潜在的、丰富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很多Aurivillius化合物具有高的居里温度和饱和极化强度,被视为一类重要的高温压电、铁电材料。但是,这类材料也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高漏电限制其实际应用。至今,Aurivillius化合物的缺陷行为和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还需充分研究。本文研究了A位镧系元素(La,Nd,Gd和Sm)和碱金属元素(Na和K)替代,B位过渡金属元素(Fe,Nb和Ta)替代,以及A+B位共同替代对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陶瓷的介电性能的影响,利用阻抗分析技术,深入研究了陶瓷材料的晶内和晶界的电学特性,通过弛豫动力学分析,探讨了材料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行为。研究结果对理解陶瓷电学性能-缺陷-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有指导意义。得到主要结果如下:首先,利用变温介电和阻抗频谱研究了Bi5Ti3FeO15陶瓷介电弛豫行为。结合阻抗和电模量分析,确定Bi5Ti3FeO15陶瓷存在两种介电弛豫。结果显示晶界的电阻明显大于晶粒的电阻,相比之下它们的电容值在相同的数量级。利用介电动力学分析表征显微结构和缺陷对陶瓷弛豫和电导的贡献,依此讨论了陶瓷中可能存在的弛豫-电导机制。利用不同温度下NdBi4Ti3FeO15陶瓷介电和阻抗频谱研究了Nd3+部分取代Bi5Ti3FeO15陶瓷中Bi3+的影响。结合阻抗和电模量分析,确定了陶瓷存在起因于晶粒和晶界的两种介电弛豫。结果显示Nd3+部分取代Bi5Ti3FeO15陶瓷中Bi3+,明显地抑制了材料的漏电率。NdBi4Ti3FeO15陶瓷铁电转变温度降低到250℃。合成了Sm0.5Bi4.5Ti3FeO15陶瓷,利用变温介电和阻抗频谱研究其介电响应和电性能。结合阻抗和电模量分析,确定陶瓷存在起因于晶粒和晶界的两种介电弛豫。晶界的电阻明显大于晶粒的电阻。动力学分析研究了相应的弛豫-电导机制,在温度高于270℃时的电导行为归因于氧离子空位的迁移。Sm0.5Bi4.5Ti3FeO15的铁电转变发生在440℃。制备了新的AurivilliusBi4Nd0.5Gd0.5Ti3FeO15陶瓷,XRD精修得到了陶瓷的详细结构。利用介电和阻抗分析研究了材料的弛豫和电导行为,A位替代降低了Bi5Ti3FeO15陶瓷的漏电率。热磁测量结果表明Bi4Nd0.5Gd0.5Ti3FeO15陶瓷是顺磁材料,但在200K以下会有局域反铁磁作用存在。相转变温度为240℃。利用不同温度下介电和阻抗频谱研究Bi4Ti2Fe0.5Nb0.5O12陶瓷的介电响应和电性能。发现陶瓷中存在两种弛豫,其中高频的对应晶粒的弛豫,低频的对应晶界的弛豫。晶界的电阻明显大于晶粒的电阻,相比之下它们的电容值在相同的数量级。在温度高于340℃时陶瓷电导行为归因于氧离子空位的迁移。温度高于540℃时,材料接近铁电转变温度,晶界的电导和晶粒的电容剧烈变化,二者共同作用导致了所观察到的540℃附近的介电奇异行为。通过固相反应烧结合成了单相的Bi4Ti2.5Fe0.25Ta0.25O12陶瓷。XRD精修得到了陶瓷的详细结构。通过不同温度下介电和阻抗频谱研究了陶瓷介电响应和电性能。相应的频谱分析表明存在低频和高频两种弛豫。材料的相转变温度接近650℃,略低于Bi4Ti3O12(675℃)陶瓷,根据结构精修结果,提出元素替代导致结构稳定性的降低是导致相变温度降低的直接因素。合成了单相Bi3.5La0.5Ti2Nb0.5Fe0.5O12陶瓷。结合阻抗和电模量分析,确定陶瓷存在起因于晶粒和晶界的两种介电弛豫。相转变发生在接近440℃。利用变温介电和阻抗频谱数据,研究Na0.5Bi4.5Ti4O15和Bi4Ti3O12陶瓷材料的介电响应和电性能。结合阻抗和电模量分析表明,NBT陶瓷只存在单介电弛豫行为,不同于Bi4Ti3O12基陶瓷中普遍观察到的双弛豫行为。Na替代显著抑制了材料的漏电。合成了K0.5Gd0.5Bi4Ti4O15,利用不同温度下介电和阻抗频谱研究了陶瓷介电响应和电性能。陶瓷只出现一个介电弛豫行为。材料的铁电转变温度在550℃。交流电导率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在高温时电导行为归因于氧离子空位的迁移。采用氩气和氧气的气氛下退火处理Na0.5Gd0.5Bi4Ti4O15陶瓷。利用变温介电和阻抗频谱研究了陶瓷介电响应和电性能。实验结果证实,材料中的弛豫和漏电行为与氧空位密切相关。交流电导率的动力学分析表明,高于400℃时电导行为归因于氧离子空位的迁移。实验表明,Gd掺杂抑制漏电电流,提高了Na0.5Bi4.5Ti4O15陶瓷的电学性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演化发展,各类型创新应用在颠覆传统金融行业价值链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营业利润创造了有利条件,并逐步发展为商业银行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改善金融供给、优化金融结构,
期刊
随着纳米科学基础理论的日趋完善和纳米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设计和制造出尺寸更小的激光器件,甚至梦想突破光波的衍射极限,即让这些微型激光器的物理尺寸和光波模的空间尺度比自由空间中的光波波长还要小。在各种尝试之中,那些利用金属纳米结构的无镜激光器件,比如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随机激光器以及各种等离激元激光器,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广泛的应用。银纳米粒子局域等离激元的局域场增强机制能够高效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意见》,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以下简称"四精"),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既是关于"十四五"时期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又是顺应纳税人缴费人期盼部署实施的重大民心工程。
期刊
报纸
绕回转体通气空泡流动是一种复杂的气液多相湍流流动,包含了空泡的发展、断裂、脱落等多种非定常过程,涉及了可压缩、旋涡运动、大尺度流动分离和多相湍流等复杂流动现象,并关系到水下兵器、航空航天等和国家安全相关的重要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本文应用实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绕回转体的通气空泡多相流动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发展了通气空泡多相流动的实验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1)发展了通气空泡多相流动的
量子信息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量子力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科学。它的诞生和发展在科学和技术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量子信息学的迅速发展促使计算机通讯、精确测量等领域都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并且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获取能力,传输安全性能和处理速度等。然而,利用自旋系统构建量子信息处理器或者量子固态元件时,由环境引起的消相干是最大的障碍之一。并且大部分研究仅考虑系统
压电陶瓷执行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响应快、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精密定位技术中。但是压电陶瓷执行器存在的迟滞非线性会影响精密定位系统精度。为了提高基于压电陶瓷执行器精密定位系统的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论文重点围绕压电陶瓷执行器迟滞建模、补偿控制及振动分岔分析开展研究工作。首先,针对压电陶瓷执行器输出位移信号的相似性现象,开展时间序列相似性建模方法研究。从时间序列相似性的角度讨论了压电陶瓷执
一个量子系统所能演化的最快速度是多少?这是个涉及到量子物理的所有领域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决定了一个物理演化过程的最短持续时间。系统从一个量子态演化到可区分末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被定义为量子速度极限时间,它反应了系统所能演化的最快速度。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封闭系统,然而由于系统和环境的耦合不可避免,量子相干叠加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退相干。因此,研究开放系统的量子速度极限问题,探讨提高量子系
量子系统作为量子信息处理的关键部分总是会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量子系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消相干,这已经成为了构建可靠量子信息处理装置的主要障碍。因此,现实情况下一个量子系统将不得不被考虑为一个开放量子系统。在当前量子信息的发展中,对开放量子系统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首先,研究开放量子系统的动力学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其次,研究与其相关的若干量子信息问题在现实中是迫切
肿瘤免疫微环境是肿瘤细胞周围的微小结构,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多种免疫治疗靶向的核心区域,其调控因素非常复杂。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存在促进免疫耐受和肿瘤免疫逃逸的多种调控机制,除免疫检查点分子上调、抗原提呈丢失等过程外,还包括免疫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免疫细胞的脂肪酸代谢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键代谢过程,受肿瘤细胞的信号调控和营养争夺影响可发生重编程,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调控规律是目前新兴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