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篇章语言学的迅猛发展,西方语言学家开始把篇章理论引入翻译领域,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以韩礼徳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是语篇这样的语言单位,而非词、句这样的语法单位。语篇是保障正确理解原文的前提,只有在对原文语篇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译文语篇的构建,并以相应语篇再现原文语篇的意义和功能。因而翻译实践中把语篇作为翻译单位是恰当合理的,这种语篇翻译观有助于摆脱传统的那种以字句对等为衡量标准的静态翻译方法,转化到一种新的更加注重功能的动态语义对等上来。本文拟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和翻译理论,把语篇视作翻译单位,结合具体的英汉翻译操作实例,从衔接手段、连贯机制以及语境语体等语篇的几大主要属性来比较中英语篇构建的异同。尤其在衔接手段方面,两者不乏具有共同的手段分类如词汇衔接、照应、替代和省略等,但在具体使用上,又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英语重形合,其语篇更加重视语言形式的显性衔接,句与句间讲求严格的语法粘连,而汉语作为意合语言,语篇的构建往往更多赖于隐性的语义关联和逻辑推理。在翻译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原文的语篇衔接手段、连贯机制和语境,从而得以理清原文的逻辑脉络和语篇结构,准确把握原文内容,用相应的译文语篇再现原文功能,并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