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印度两国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并且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两国经贸关系虽然历经诸多曲折但始终绵延发展,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中印两国之间建交已有60多年,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双方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关系稳步前进。目前,印度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投资和经济交流的重要对象,而中国也已经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作为同样的发展中国家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两国在某些产业和部门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具有竞争关系,这就为以后两国贸易往来中摩擦加剧埋下了隐患。自上世纪90年代对中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起,印度频频对中国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等保障措施成为印度经常使用的主要贸易救济手段,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为了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为了使两国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成果,我们有必要在此基础上研究两国产生摩擦的原因、分析两国贸易摩擦的特征,以此找到解决两国贸易摩擦问题的新办法,以达到趋利避害、维护两国经济共同健康发展的目的。论文首先回顾了中印经贸关系和两国外贸政策的变迁史,基于中国与印度之间近几年贸易摩擦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发达国家间贸易摩擦特点的比较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特点与发达国家间贸易摩擦特点在涉及的产品类型、涉案金额、处罚力度、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等方面存在有不同。从中总结出中印贸易摩擦呈现几大特点,一是摩擦形式较为单一,涉案金额较小,且主要集中于产业间贸易。其原因在于中印两国贸易结构相似,中国产品售价低廉,出于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目的,印度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二是中印贸易摩擦中反倾销成为印度最主要的贸易救济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偏见,反倾销成为印度容易使用并且成功率较大的保护措施;三是中印贸易摩擦中印度对中国的处罚力度较大。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企业应诉不积极、无序竞争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使得印度频频对中国采取较大力度的惩罚。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一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中印贸易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一要强化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大力开展政府层面的交流,扩大内需,减少对印度贸易顺差额;二要企业规范出口竞争秩序,实现出口产品的多元化、优质化发展;三要全面提升行业协会的素质,发挥行业协会的龙头作用。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微观层面的因素又有宏观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些是与两国的经济制度、政策等相关的制度性摩擦。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摩擦其所牵涉到的主体都与政府、企业及其他团体有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为了维护中印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睦邻友好发展,中国有必要加强同印度的交流与对话,增进双方了解。在鼓励我国企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适度增加来自印度的进口,达到两国贸易的基本平衡。同时增加对印度的直接投资,以切实减少印方的贸易逆差。并以此为契机,加快调整转变我国的外贸政策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使我国经济早日步入集约型增长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