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关系研究——以126个故意伤害案为研究视角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刑事法律关系中,立法者和司法者的关注点通常放在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对被害人行为加之于犯罪的影响关注较少,但是,犯罪的发生是犯罪人和被害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追究犯罪行为时,一味的忽视被害人的过错问题,对犯罪人来说是不公平的。随着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西方20世纪40年代被害人学的兴起,被害人过错逐渐引起刑法学界的注意。很多西方国家也已经将被害人过错法定化。然而,被害人过错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只是一种酌定量刑情节,并没有正式规定在刑法中,而且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被害人过错的具体标准不统一,被害人过错程度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也没有明确的划分,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  故意伤害罪作为一种古老的自然犯,在司法实践中尤为常见多发,而且由于故意伤害行为发生时,犯罪人和被害人多为面对面的动态博弈,两者间的互动也更为明显,因此本文以故意伤害罪中的被害人过错为突破口,借助126个故意伤害案例,探讨被害人过错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提出一些完善其量刑的建议,希望对我国在存在被害人过错的案件的量刑有些许助益。本文共约39000字,除引言,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调研案例中被害人过错的现状。文章首先主要对调研案例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的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总结出对调研案例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特点,包括认定为被害人过错的情形、未被认定为被害人过错的情形以及认定被害人过错不统一的情形。  第二部分,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的过错的界定。首先对被害人过错的基本蕴含以及分类标准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结论:被害人过错指的是在被害人意志支配下故意或过失的实施的对于犯罪的产生、发展或者后果有诱发、激化或者促进作用的被给予否定性评价的行为。然后对故意伤害案件中的被害人过错的含义和特征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以上分析通过从理论角度探讨由调研案例所反映出的认定被害人过错的情形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对故意伤害案中的被害人过错的进行界定。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在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过错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首先介绍了被害人过错影响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几种学说依据;接着阐述了被害人过错影响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即被害人过错在国外国内的相关立法规定进行了简要归纳;最后再简要分析被害人过错影响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政策依据即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然后具体分析在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过错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主要从被害人过错程度这一角度进行,探讨了被害人过错程度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意义、影响被害人过错程度的因素以及被害人过错影响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具体表现。最后,对我国存在被害人过错的故意伤害案的量刑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从立法上做出规定、司法上进行规范以及通过司法解释来作出一些补充规定。
其他文献
隐名股东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现实中的多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隐名股东现象,和隐名股东纠纷。如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导致的原企业职工变为公司隐名股东的问题;普通自然人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校德育的主导思想,是指对学校德育活动的展开、作用的发挥起了主要导向作用的统治阶级思想。学校德育发展的主导思想,是指学校德育发展不同阶段上的不同主导思想。中日两国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已经成为各种思想信息的聚集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不断更新,中国改革和中国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