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无论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癌症疾病前列。我国人口大约占世界总人数的1/4,然而肝癌患者却占到了全球患者总数的1/2以上,肝癌患者无论对于患者本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都是沉重的负担。在我国,大概85%~90%的肝癌患者是由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成,如果能早期控制病毒性肝炎,肝癌的发生率将大大减低。乙肝病毒是肝炎病毒中最主要的一种,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携带有乙肝病毒,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感染最多的国家,其中大约10%的急性乙型肝炎又会转变成慢性,而慢性肝炎逐渐进展为肝硬化又是我国肝癌发生的最主要病因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组专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参照当今药理学最新研究创制了保肝合剂。全方具有扶正驱邪、清热利湿、活血健脾、滋补肝肾的功效。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评价和推广该方,本实验对该方治疗肝炎分别进行了实验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方面,通过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别从转氨酶、细胞因子及肝脏病理等方面评价该方疗效,探讨其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方面,通过同单用西药恩替卡韦组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该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1.实验研究将72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保肝合剂高、中、低剂量组、联苯双酯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按照10g/0.2ml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联苯双酯组按照100 mg/kg进行灌胃;保肝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应用不同浓度的保肝合剂进行灌胃。灌胃14天,末次灌胃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ConA20 mg/kg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8h后称重,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IFN-γ)、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水平;计算肝、脾指数并同时应用苏木精染色(HE)观察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实验结果以x±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疗效,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临床研究共观察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24例,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保肝合剂日服,恩替卡韦,每次0.5mg,每日1次,中药保肝合剂应用单味中药颗粒制剂,将保肝合剂中所有单味中药颗粒一起冲服,每日2次;对照组27例,单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治疗,每次0.5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1.实验研究 (1)保肝合剂对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中OCT的影响保肝合剂高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均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及肝组织中OCT的水平(P<0.01),保肝合剂中、低剂量组作用次之(P<0.01,P<0.05),且呈剂量相关性。 (2)保肝合剂对小鼠肝、脾系数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以抑制肝、脾指系数的增大(P<0.05,P<0.01),且高剂量组降低肝脏系数、脾脏系数的效果好于100 mg的联苯双酯组。 (3)保肝合剂对小鼠肝组织中SOD、MDA水平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保肝合剂高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均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中MDA水平(P<0.01),显著升高肝脏组织中SOD的水平(P<0.01),保肝合剂中剂量组可升高肝脏组织中SOD的水平(P<0.05),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鼠肝组织中MDA水平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保肝合剂低剂量组对小鼠肝匀浆中SOD、MDA无明显影响(P>0.05)。 (4)保肝合剂对小鼠肝组织中TNF-α和IFN-γ水平的影响保肝合剂高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小鼠肝组织中TNF-α和IFN-γ水平(P<0.01, P<0.05),其中以保肝合剂高剂量组效果较显著。 (5)保肝合剂对小鼠肝组织中IL-1和IL-6水平的影响保肝合剂高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均能显著地降低小鼠肝组织中IL-1和IL-6的水平(P<0.01),而保肝合剂低剂量组对小鼠肝组织中IL-1和IL-6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6)保肝合剂对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正常对照组小鼠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胞浆深染,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索及肝血窦的排列规则,汇管区内未见炎性细胞的浸润。模型组肝组织出现弥散性的点状坏死灶,肝细胞发生空泡样变性,肝索排列发生紊乱,汇管区和中央静脉的周围坏死灶明显,坏死灶内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联苯双酯组小鼠见少量肝细胞点状坏死,炎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肝细胞变性程度较轻。保肝合剂中、低剂量组小鼠肝组织肝细胞胞浆疏松,颗粒变性呈片状分布,弥散分布的点状坏死。保肝合剂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坏死灶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肝索基本呈放射状排布,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 2.临床研究 对纳入实验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分级、肝肾功能、血清HBV-DNA水平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严格按照实验设计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记录并进行化验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结果显示: (1)两组均能使血清HBeAg阴转,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但两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两组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但是除ALB外,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发现,配合保肝合剂组总有效率为70.8%,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未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4)两组在改善患者证候疗效方面,配合保肝合剂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4.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1.实验研究 (1)小鼠经尾静脉注射ConA8小时后,血清中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中OCT、MDA、TNF-α、IFN-γ、IL-1、IL-6水平、肝、脾指数显著升高,肝匀浆中SOD水平降低,说明模型建立成功。 (2)应用保肝合剂后,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ALT、AST及OCT水平明显降低,说明保肝合剂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显著的保肝降酶作用。 (3)应用保肝合剂后,与模型组相比,能够降低小鼠血清MDA升高水平,同时提高SOD幅度,说明保肝合剂具有抗氧化、减轻肝损伤的作用。 (4)应用保肝合剂后,与模型组相比,能抑制肝脏、脾脏指数的增大,抑制血清TNF-a、IFN-γ、IL-1及IL-6水平的升高,使肝脏病理损伤减轻。说明保肝合剂可能通过下调促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调节Th1/Th2因子平衡来减轻肝损伤。 2.临床研究 保肝合剂配合恩替卡韦与单纯应用恩替卡韦相比,能够更好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侯、体征及肝功能,但是在降低病毒载量、血清转换率方面未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