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管理机制构建及运行中的对策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7次 | 上传用户:hwqc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在全球化时代必须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而品德又是人的素质中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以德为先、品格第一。高校是培育精英人才和合格公民的基地和摇篮,高校德育管理责任重大而神圣。现代高校管理的总趋势是科学化和系统化、法制化和制度化、人性化和民主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因此,要推进德育管理科学化和系统化,必须使德育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学校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统筹谋划、系统思维、整体考虑;要推进德育管理法制化和制度化,必须严格依据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建章立制,真正做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要推进德育管理人性化和民主化,必须营造促进师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宽松环境和空间,充分尊重民意,善于广集民智,真正依靠师生员工办学治校;要推进德育管理标准化和精细化,必须从小事入手,关注每个细节和管理环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各负其责,抓好落实,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高校德育状况如何,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德育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有机的活动过程,涉及全部的德育因素,其中机制的构建与运行至为关键。目前,随着高校德育管理的环境、对象、内容、方式、手段等发生显著变化,原有德育管理机制和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弊端,这既有历史传承的因素,又有现实制约的因素,更有体制机制的内在问题。破解高校德育管理诸多现实困境和难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管理机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必须进行理性的反思,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着重从管理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进一步建立健全德育管理机制,要把德育的目标、内容、政策、载体由虚变实,把德育的体制、机制、队伍、投入由软变硬,不断提高德育实效。这也是本论文立足于现实展开研究的意义和关键之所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对高校德育管理相关概念和关系进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阐释了高校德育管理的理论基础与主要原理,并从跨文化视域里分析目前高校德育管理的现实困境:在价值理念与取向上,存在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困惑;在管理体制与控制上,存在刚性化与柔性化的冲突;在管理方法与手段上,存在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在绩效评价与反馈上,存在功利性与实效性的反差。(2)提出了高校德育管理的价值目标与价值标准,具体包括:一是立足中国化与跨文化基础上的德育管理价值目标,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德育管理观的指导地位、引导师生追求和建构和谐幸福生活的内在要义、选择性借鉴国外高校德育管理的先进经验、着力于信息化数字化的网络德育管理建设、创造性构建一主多元上下联动的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等五个方面。二是彰显普适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德育管理价值理念,包括“科学与实效”的德育管理定位观、“主导与先行”的德育管理功能观、“人本与全面”的德育管理发展观和“整体与和谐”的全员合力育德观等四个方面。三是基于校园生活和工作过程的德育管理价值标准,包括以培育“四化”(生活化、社会化、个性化、朴实化)理想人格、社会先进公民为目标,以五育并举、以德为先、知行合一为尺度,以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主导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等四个方面。(3)提出了高校德育管理机制构建的五个原则,即人本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初步构建了包括决策调控机制、运行协调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保障动力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自我教育机制、整体育人机制等在内的高校德育管理机制体系框架,依托高校德育管理组织载体,优化了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运行程序和步骤,实现高校德育管理机制有效运转。(4)着眼于高校德育管理机制运行过程,在分析一般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突出问题进行相关对策研究:机制运行中的制度惯性和路径依赖问题;机制运行中的价值错位和施行悖论问题;机制运行中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问题;机制运行中的利益诱致和资源整合问题。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诸如德育管理地位首要化、德育管理环境整体化、德育管理目标层次化、德育管理内容人性化、德育管理方式多元化等,并对未来高校德育管理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德育管理新机制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要真正实施好高校德育管理新机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原因在于:这里既有关于人的构成要素,又有各个管理机构的硬件要素,更有来自不同层面的利益冲突。再加之高校德育的时代性特征,想要系统地梳理清楚构建高校德育管理新机制的各个细节问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构建高校德育管理新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各个工作部门的德育意识,为推行高校全员德育提供思想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组织保障,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德育,也才能使德育管理真正取得实效。
其他文献
本文由叙事角度切入对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说《洼地》的讨论,用叙述者的言说困境表明意义的不在场,用因果律的失败表现终极解释的迷失,由此阐释作者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与此
等几何边界元法是将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AGD)中描述几何边界的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基函数作为边界元法中的形函数。该方法不仅能精确地描述几何边界,且几何设计、仿真分
主要通过在模拟高原环境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摸底试验,对低压电器产品受高原环境影响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高原环境下使用的低压电器产品在设计和选用时应注
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逐渐呈现出风貌、用地、文化等方面片段化的趋势。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由2012年
以浙江省为例,采用2009-2012年水利推广项目的调查数据与9个相关地级市(区)的截面数据,运用AHPDEA模型分析了农田水利科技推广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及专项项目在
中国近百年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现代性反思,可以黄遵宪等人在晚清的"诗界革命"作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识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加以
<正>本课围绕主题"人字是如何打造的"展开探讨,从接地气的甲骨文的"人"字引入,以"人字形线路是如何打造的"开篇,再上升为"伟人詹天佑是如何打造的",最后落脚点在"我们(师生)
耶利内克的互文和戏仿蕴含着自身没有企图的目的。在瓦尔泽的文本躯壳里,耶利内克延伸着瓦尔泽放弃文学主体的文学观,其手法是对叙述主体和主体意识的消解。耶利内克在《他不
美国9·11小说的兴起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许多学者声称,9·11小说在描写9·11事件和美国创伤上表现欠佳、力不从心。一些学者甚至对创伤叙事的可能性提出质疑。这一
目的观察归脾熟眠汤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归脾熟眠汤,每日1剂,中午、晚上分两次口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