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统领,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这是国家给长江经济带的鲜明定位。但是,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问题凸显,亟需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早在1990年,Schaltegger和Sturm就提出了“生态效率”的概念,他们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关注环境污染问题,以达到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已有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过程中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取决于产业结构。此外,由于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经济政策等各种客观原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程度存在差距,导致产业结构变迁对该城市群内的生态效率影响不同。基于流域经济特征,长江的生态问题需要流经区域的协同治理,而区域差异是影响其协同治理的重要障碍。因此,研究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如何影响生态效率将有利于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77个地级市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及生态效率的现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朝着高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其生态效率也是逐年上升,但五大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通过梳理产业结构变迁、生态效率及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生态效率的相关文献,本文发现现有研究较少系统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生态效率的理论机理,更鲜有研究构建数理模型推导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效率的关系。因此,本文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方面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生态效率的理论机理,并结合包含环境因素的C-D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构建数理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其一,从长江经济带来看,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在区域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着一定集聚现象;产业结构变迁对生态效率有明显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变迁不仅有利于本地生态效率提高,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生态效率的本地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均比产业结构合理化更为显著;其二,分五大城市群来看,长三角、长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成渝城市群只存在本地效应,黔中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文章最后针对研究结论及长江经济带实际情况,提出了五点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