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我国能源快速的增长引发的能源消耗过高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面对能源消耗过高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工业生产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源消耗强度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能源消耗强度越高说明能源的利用效率越低。对于能源强度及其变动因素的分析大多以总体的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为对象,而对分产业分地区的能源消耗强度的研究不足。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能源大多聚集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东部地区远远好于西部地区。因此我们需要分区域考虑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因为二位数产业中,高耗能产业占绝大多数的比重,所以本文根据能源消耗强度,将二位数产业分为高、中、低能源消耗的产业群,主要对高耗能产业群区域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本文还基于2005-2013年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高耗能产业区域能耗分布状况及分区域高耗能产业单位能耗强度的影响因素。首先利用系统GMM模型对全国范围内能源消耗强度与环境规制、交通运输、市场化、研发强度、能源丰裕程度、能源结构和工业聚集度等变量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为了分区域的制定政策建议,运用静态面板回归分析分别对东、中、西部的各影响因素与能源消耗强度关系进行分析。最终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指导建议。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能耗强度具有非常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呈现出了东部、中部、西部分区块的现象;环境规制、交通运输、市场化、研发强度、能源丰裕程度、能源结构和工业聚集度对单位能耗强度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东部工业聚集度对单位能耗强度呈正相关性;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对单位能耗呈负相关性;西部地区能源结构与单位能耗强度有较大的相关性。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政策,对各地区降低能耗强度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