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酸镁锂是重要蒙皂石类矿物之一,具有2:1型层状晶体结构。它具有优良的亲水膨胀性和悬浮触变性,能在水中很好地分散,但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差,不能形成溶胶,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本文探索用有机分子对硅酸镁锂进行改性,研究有机改性后硅酸镁锂结构变化、性能变化规律及改性机理。本文以合成硅酸镁锂为原料,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硅烷偶联剂KH570三种有机改性剂对硅酸镁锂进行一次改性和二次改性,合成了系列有机改性硅酸镁锂样品。测试分析了改性后有机硅酸镁锂样品在有机溶剂中的润湿性以及有机凝胶的粘度,结果表明:KH570改性样品与导热油的润湿性效果较好;二次有机改性样品的亲油性好于一次改性样品。二次改性可以进一步增大其凝胶的粘度,说明层间距的增大有利于凝胶粘度的增大。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有机硅酸镁锂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CTAB、SDS、KH570三种改性剂都可以进入硅酸镁锂层间,使有机硅酸镁锂的层间距产生不同程度的增大,形成具有珊瑚状疏松多孔的结构,其中CTAB、KH570一次改性效果较好,可以使硅酸镁锂的层间距从1.14nm分别增加至1.63nm、1.65nm;二次改性对层间距的进一步扩大作用甚微,而且珊瑚状结构不变。可能的改性机理分析如下:一次改性时CTAB吸附形式为交换吸附,SDS为物理吸附,KH570为化学吸附并形成共价键,三种改性剂在有机硅酸镁锂层间均为单层平卧式排列,并且取向各不相同;二次改性时,KH570可以覆盖在晶层表面,同时会有一少部分进入层间取代CTAB,但SDS既没有进入层间取代CTAB,也没有覆盖在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