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吩嗪-1-羧酸(PCA)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生物农药申嗪霉素,其有效成分为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PCA),对甜椒疫病和西瓜枯萎病的防治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环境相容性好、生产成本低等显著特点。但在生物防治过程中发现,PCA在大田中易被降解,影响其防治效果,因此需要研究PCA的生物降解机理,了解它的环境行为,为提高申嗪霉素的防治效果、合理使用申嗪霉素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筛选与分离高效降解PCA的降解菌。本研究以PCA为唯一碳氮源,从“PCA防治辣椒疫霉试验”中的辣椒疫霉发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了一株能够高效降解PCA的菌株。然后,根据《伯杰氏手册》对目标菌株进行生理生化测定,从传统微生物角度确定目标菌株的种属。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目标菌株的16S rDNA,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与基因库中已知序列的比对分析,在分子水平上确定目标菌株的种属。该菌株被命名为鞘氨醇单胞菌DP58。根据其种类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该目标菌株进一步研究其对PCA的降解特性。菌体的生长情况和PCA的降解进一步说明了该菌株能以PCA作为唯一碳,氮源,高效地将其降解。
其他文献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是芳烃间相互转化的一种重要技术,目的是把直接用途较少、相对过剩的甲苯、碳九芳烃和碳十芳烃转化为用途较广、相对紧缺的苯和二甲苯。近年来,随着我国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是一种内质网蛋白,由Thomas J. Ostwald等1974年首次从兔的基质网中分离出来。CRT是一个酸性的Ca2+结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6kD,分为N、P、C三个结构域。N
本文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视角出发,从当前我国多元空间规划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有效识别出因宏观战略性规划的空间属性不足、政府部门性规划的衔接匹配不够、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