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默顿规范的隐性方面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多转变,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科学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进入大发展时期。虽然,“默顿规范”提倡的准则在我国科技学界已成为主流的道德规范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很大的偏差。科学研究中的剽窃、学术造假问题、违规操作事件屡屡发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认真地反思我们面临的道德环境以及加强对默顿规范进行再思考和和深入挖掘其难言性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为此文章对默顿规范及其实际运行的相关问题和国内外对隐性知识理论的相关研究做了比较详尽的梳理,通过分析在科学活动中,默顿规范的崇高、神圣与SSK的非议、诘难所形成的极大反差,以及对波兰尼隐性知识观的分析,能够明了默顿规范难言性的内涵、证据及其典型特征;再利用隐性知识转化模型,以便能够弄清难言知识与明言知识相互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可以揭示默顿规范的隐性方面对于纯洁科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本文是对默顿规范的隐性方面作一个初步的分析。并认为默顿规范的隐性方面,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一是从知识的难言性的角度来分析并认为默顿四条规范的内容只是它的明言的知识;二是指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角度来分析SSK学派对默顿规范的诘难,从中发现默顿规范的隐性方面的;三是从学术评价制度异化来分析当前我国学术失范现象屡屡发生的原因。  论述了隐性知识观作为一种认识论对揭示默顿规范隐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即隐性知识及其转化机制对于黙顿规范的认识、理解、运用等各个阶段的重要意义。对隐性知识理论在默顿规范发展中作用的研究最终是要解决纯洁我国科学活动的发展这一现实问题,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发掘“默顿规范”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也就是“默顿规范”的隐方面。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默顿规范,才能发挥它更大的价值,以便使科学发展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以考据见长的他,义理之学的成就亦是不可忽视的。《孟子字义疏证》(以下简称《疏证》)是其晚年得意之作,集中体现了戴震义理之学的最高成就。首先,
自古希腊以来,主体性思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何种角度研究主体性也成为了学者们争论的核心问题。主体性不仅应包括主体性的发挥问题,同时也内含着主体性的界限问题,这点
从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所追求的“本原”到苏格拉底的“至善”,哲学被第一次从天上拉到了人间;从柏拉图的“理念型象”到千年“婢女”的宗教哲学,苏格拉底启蒙式的哲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