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次大面积与非大面积肺栓塞(PTE)的临床特征异同,以提高对不同严重程度PTE的认识。方法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确诊的资料完整的PTE患者68例纳入研究,全部病例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的诊断标准,并将其分为大/次大面积组(A组,33例)及非大面积组(B组,35例)。对患者的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8例PTE患者男41例(60.3%),女27例(39.7%),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7.9±15.2)岁。其中A组患者33例,男23例(69.7%),女10例(30.3%),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8.1±15)岁;B组35例,男18例(51.4%),女17例(48.6%),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7.7±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危险因素比较显示,合并脑梗塞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临床表现比较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晕厥、发绀、P2亢进、呼吸频率、脉搏、呼吸困难程度(Borg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D-二聚体阳性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患者的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和/或呼吸性碱中毒。两组低PaC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非特异性ST-T异常发生率为67.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运动幅度减弱、右室前后径/左室前后径异常(即比值>0.6)及三尖瓣反流压差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A发现血栓直接征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TE并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时,下肢血管超声发现血栓直接征象左下肢高于右下肢。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发现血栓直接征象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晕厥、发绀、P2亢进、呼吸频率、脉搏、呼吸困难程度、D-二聚体检测、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右室运动幅度减弱、右室前后径/左室前后径异常、三尖瓣反流压差、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发现血栓直接征象等指标均可作为PTE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2.PTE危险评估时,除注意呼吸困难等常见症状体征外,还应注意围绕其右心功能和下肢DVT的出现的一系列临床指标改变。因PTE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单独应用某一项指标进行PTE危险评估显然是不充分的,联合应用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多项指标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可能成为今后PTE的研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