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聚集型城市高层建筑布局模式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效应,同时造成了城市空间的聚集,由此产生了一批经济发展迅速、功能布局逐渐合理、空间结构相对集中的聚集型城市。面对这类城市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结构被打破,高层建筑作为实现城市空间聚集的重要手段成为了城市形象塑造的主力。然而,由于对高层建筑布局缺乏理论认识,目前国内鲜少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城市高层布局现状复杂,难以控制。因此,迫切需要对此类城市的高层布局进行系统的分析,将城市对高层建筑的需求同城市的发展结合,提出对高层布局的指导建议,以实现良性发展。  文章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证问题—反思问题”的逻辑分析方式,在当下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将高层建筑布局的问题提出,以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为主要的研究方式,构建高层建筑布局的理论要点,并以成都市为例探讨实践应用中城市高层布局模型的构建。  无论是“乌托邦”集中与分散的探讨,还是当下更加理性化的“紧凑城市”、“有机疏散”、“生态城市”的分析,都是为了理解不同的城市聚集形态对高层建筑布局的影响,为聚集型城市中的高层布局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此外,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城市的高层布局进行分析,深入认识不同城市特征下高层布局要点的选择与侧重。由此提出了本文首要的研究成果,即聚集型城市高层布局模式六大要点,从城市的角度宏观的把握高层建筑布局同相关城市特性间的关系。在实证和反思阶段,笔者以成都市为例,运用所得成果对成都市整体高层布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以“成都市天府新城正兴片区”为例,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大背景,运用所得理论成果进行全新的高层布局设计。作为本文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概念模型本身就是对论文成果的验证和反思,同时也是对该区域未来规划的探讨性建议。
其他文献
建筑作为城市空间内完整且连续的一部分,与城市空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建筑设计深受与其关联的城市空间问题的影响,同时在建成后将反过来影响城市空间。建筑师关注的问题从建筑本
通过对中小学的校园规划与建筑景观设计的文献资料的阅读,对于校园建筑组团的结构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相应策略并结合安康中学高新分校方案设计进行实证。  中学设计重点在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区公共空间既是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又是该区域内居民主要的生活场所,轨交站区的城市公共空间应同时具备疏散高密度人流以及满足居民公共生活的双重功能,站点
我国中小城市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均面临着城中村问题的困扰,以城市边缘区更为突出。由于对这类城中村缺乏针对性研究,在具体操作中往往简单地套用大城市典型城中村的更新模式,既不
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是人类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和共同追求的目标[1]。“和谐社会”蕴涵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近年来,“同城化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我国各大、中城市均有明显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截止2011年12月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突破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突破50%。城市化带来诸如用地面积紧
近些年城市轨道交通如火如荼建设,其影响下的城市中心区更新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亚洲发达地区是世界上公认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功地区,也给当地城市中心区更新带来许多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深入,城市交通复杂地带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加,空间复杂程度加剧,与之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面临巨大挑战。此类公共空间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中国的很多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工作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基本手段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农村小学建设是普及教育工作的重点部分,是完善农村相关文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