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约束、劳动力禀赋优势与纵向集聚下的江浙产业区位选择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_o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缺乏国家政策支持的省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一场“浙江奇迹”:区内经济发展远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浙江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县为单位的经济体,这些生产差异化产品的经济体不仅生产规模巨大,而且许多产品的生产具备了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一县一品模式正是促使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为主的经济学家开创了新经济地理学派,新经济理论通过证明经济集聚产生规模报酬递增能提高劳动生产力解释了经济活动发生区位集聚的原因。浙江地区资本较少、劳动力充裕,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盛行,这一初始条件使得浙江在经济发展模式上选择了一种纵向集聚的发展模式,即以县为单位、参与垂直型分工并进行出口贸易。纵向集聚模式的确立使得许多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并逐步建立了竞争优势,从近年来浙江各区位的基尼系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稀缺要素的流动,地区之间的产业选择等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目前正经历经济发展的地区型结构调整阶段,中西部地区在初始禀赋、历史条件和政策支持力度上与浙江有一定相似处,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西部地区在今后经济发展、产业选择和解决地区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服务化”趋势日益显现,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势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