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可控装配式多联肢剪力墙设计方法及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10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制装配式结构有助于实现建筑工业化,并具备成为实现韧性结构及韧性城市手段之一的巨大潜质。装配式剪力墙则是最适于应用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构件。现有装配剪力墙研究正向水平模块化及可修复方向发展,但存在刚度削弱大、塑性不可控、现浇工作量大等亟需克服的难点。为此,本文将联肢剪力墙的概念设计,通过引入钢材构成的多连梁,设计了一种兼具塑性可控、高延性、易于装配、适用于任意剪跨比并能实现刚度等效的装配式多联肢剪力墙,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几项研究工作:装配式多联肢剪力墙设计方法。本文基于联肢剪力墙的设计和组成,引入了预制墙(强模块)和多连梁(弱模块),设计了一种利用强弱模块交替连接实现刚度等效的装配式多联肢剪力墙,明确了串并联刚度形成机制,给出刚度计算公式及影响参数。并利用构件屈服强度差及多连梁剪切塑性变形,确立了“先连梁,后墙肢”塑性可控原则,给出了多联肢剪力墙的受力模型、正截面承载力、多连梁承载力及耦合程度评价的简化计算方法。低剪跨比多联肢剪力墙力学性能研究。以剪跨比0.46多联肢剪力墙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以预制墙数量为变参的四种低剪跨比多联肢剪力墙装配方式的力学性能及塑性损伤过程,并分析轴压比、内置型钢及多连梁关联参数对其力学性能及塑性损伤发展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应采用兼顾高延性及经济性的装配方式,并调控各参数可使低剪跨比多联肢剪力墙实现刚度等效,呈现预期的“先连梁,后墙肢”塑性发展顺序。中剪跨比多联肢剪力墙力学性能研究。以剪跨比1.0多联肢剪力墙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以预制墙数量为变参的两种中剪跨比多联肢剪力墙的力学性能,探讨轴压比、内置型钢、多连梁相关参数对其力学性能及塑性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预制墙模块较少的装配方式易使中剪跨比多联肢剪力墙实现刚度等效,呈现与“先连梁,后墙肢”塑性可控原则相契合的塑性损伤。高剪跨比多联肢剪力墙力学性能研究。以剪跨比1.5多联肢剪力墙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确定双肢化装配方式是可行的,探究轴压比、内置型钢、多连梁相关参数对其力学性能及塑性损伤影响。结论为:调整各参数可使高剪跨比多联肢剪力墙达到刚度等效,并符合“先连梁,后墙肢”的塑性可控原则。
其他文献
RCS(Radar Cross Section,雷达横截面积)是目标散射能力的一种度量。在真实战场中,军事目标(如飞行器、舰船等)的雷达隐身技术直接影响他们的战斗防御能力和突击能力。对于飞
舰船在海上作战时会遭受来自水下、空中爆炸产生的强烈冲击,这种高强度的冲击会对舰船及舰载设备产生极大的破坏,特别是水下爆炸对舰船的破坏更为严重。水下爆炸引发的瞬态载
未来战争中,对敌方重点雷达电子目标识别的实时性与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本论文针对当前雷达对抗侦察系统存在处理流程僵化、适应复杂电磁环境能力弱、与重点雷达电子目标结合
岩石的力学性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岩石本身的成分和结构、含水率和围压等。研究岩石力学性质最主要的方法是进行力学试验,许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大量的不同条件下岩石的
目前,火力发电为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而提高火电机组的热电转换效率,迫使发电机组面临更为苛刻的工况环境,对锅炉用钢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高铝铁素体耐热不锈钢由于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日常出行造成诸多不便,并进一步引起了交通安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负面问题。而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速
近些年来,移动传感器网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覆盖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之一。本文将主要研究移动传感器网络在圆环上的覆盖控制,覆盖任务为设计控制律使传感器节点从
以往学者多认为营销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是负面的,应尽量规避或补偿其消极影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促销中营造不确定性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但如何利用营销活动本身存在的不
目的:本文研究非瓣膜性房颤三尖瓣返流程度与肺动脉高压基因的相关性,探讨是否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如有较多的肺动脉高压基因突变表达,则更容易触发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从而造
偶氮苯及其衍生物作为最典型的光响应材料之一,由于其在光致顺反异构化过程中具有较大分子尺寸和光谱的变化,使其在光控驱动器、光致表面图案化、太阳热能燃料和药物释放等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