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2(t)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taorong1988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Oryza. sativa)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的粮食生产中占有着重要作用。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 BB)是世界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一般造成水稻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它是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胞杆菌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引起的。目前,生产中一般采取化学防治和种植抗病品种防治病害的发生。但是,化学防治成效不大而且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经实践证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发生最环保、有效的途径。通过多菌系接种
其他文献
利用02428DD/南京11F2群体构建水稻分子遗传图谱并进行水稻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及遗传效应估计,对水稻重要QTL的发现及分子育种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用95对引物对含189个单株的F2群体构建一张SSR遗传图谱,覆盖12条染色体共14个连锁群,该图谱全长1110.6cM,标记间平均距离11.7cM,各标记较均匀地分布在各条染色体上。2.检测到10个性状共1
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粮食之一。而在稻田系统中,氮素又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一个限制性大量元素,同时也是提高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有两种形态的氮提供其营养需求,其中铵态氮是主要的N源,能满足其正常的生长生理需求。有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水稻根系具有一定的泌氧能力使得根际硝化作用产生一定的硝态氮,最后以NO3-的形式被水稻根系吸收,因此硝态氮营养对水稻生长也非常重要。NO3-既能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