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态过程是双壳贝类由幼虫向成体转变的一个必不缺少的发育阶段。研究双壳贝类幼虫的变态过程及其机理,对于阐明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动,促进重要经济双壳贝类增养殖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除了用化学物质对几种双壳贝类(海湾扇贝、墨西哥湾扇贝和硬壳蛤)幼虫的变态进行诱导外,主要以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方式为基础,通过直接测定双壳贝类(以海湾扇贝为代表)幼虫体内激素和神经递质、第二信使cAMP等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来研究双壳贝类幼虫变态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途径,从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角度阐明双壳贝类幼虫变态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评述了近二十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研究的一些进展情况,主要包括诱导因子、附着变态机理模型、人工诱导物的应用和延迟变态四个方面。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物质,主要分为天然诱导物和人工诱导物两大类,一些人工诱导物如GAB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已经在经济贝类苗种生产中得到应用。幼虫附着变态机理模型主要有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附着变态的双调控模型、红鲍(Haliotis rufescens)幼虫附着变态的上行调节模型以及多毛类Phragmatopoma california幼虫附着变态的脂肪酸调控模型。本论文还评述了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发生延迟变态的原因以及延迟变态对海洋无脊椎动物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2.在室内用氯化乙酰胆碱、ATP和CaCl2 3种化学物质对海湾扇贝幼虫的变态进行了诱导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在个别浓度和处理时间氯化乙酰胆碱和ATP有诱导作用,但总体诱导效果不显著。而10×10-3~40×10-3M的CaCl2在处理12~24h后诱导 双壳贝类幼虫变态诱导及其机理研究:摘 要 效果较显著,其诱导效果对处理时间的依赖性较显著,在浓度为 40 XIO“M和处理 时间为 24h时诱导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变态率提高 23.18%。3种诱导物对幼 虫死亡率均有显著影响,并且死亡率对浓度和处理时间均有显著的依赖性,浓度越 高,处理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 3.用 KCI、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氯化胆碱进行了墨西哥湾扇贝(Ampecte irradtans concentricus Sny)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实验。结果表明,KCI、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氰化胆碱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变态均有显著诱导作用。KCI在处理 时间为12hwtsh范围内均有诱导作用;13.42X10’‘M和20.13X10”’M的KCI诱导效 果较好,变态率平均提高 10%以上。l刀X 10“M*0X 10“M的肾上腺素在处理时间 为 lhlZh较适宜,此时变态率均提高 100以上。l.OX 10“M~50X 10“M的去甲肾上 腺素在处理时间为 fo24h都较适宜,变态率平均均提高 10%以上,最高可提高 31.070。0.of X 10“M—l.OX 10“M的氯化胆碱在处理时间为 12hwtsh时诱导效果均 较好,它们之间的平均变态提高率并没有显著差别,均在 12W13%之间。10X 10“M 的氯化胆碱在处理时间为12h时诱导效果较明显,变态率可以提高19.14%,超过12h, 变态率明显下降,100 XIO“M的氯化胆碱明显产生毒害作用,幼虫变态率均为零, 而幼虫的死亡率均为 100%。 4.用 KCI、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L-DOPA、5-羟色胺O妨droxytryPtamine, ‘Seroonin,50T)和GABA卜氨基丁酸)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硬壳蛤 (Mercenaria mercenaria L.)幼虫变态诱导实验。结果表明,KCI、肾上腺素、去甲肾 上腺素、L-DOPA和5.羟色胺对硬壳蛤幼虫的变态均有诱导作用,而GABA的诱导 作用不显著。KC的最佳诱导浓度随处理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当处理时间为l—24h 时,KCI的最佳诱导浓度为 33.56X 10”M,此时幼虫变态串均提高 24o以上,当处 理时间为 48h时,KCI的最佳诱导浓度为 20.13—26.85X 10“M,处理时间为 72h时, 最佳诱导浓度为 13.42X 10”’M。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诱导作用与浓度和处理 时间均有关。肾上腺素的最佳处理浓度为 100 XIO“M,最佳处理时间均为 sh,此时 幼虫变态率提高最大,为 36.97%。当去甲肾上腺素的诱导浓度为 100X 10“M,处理 t. 时间为shl6h时,幼虫变态提高率较高,均大于18%,死亡提高率均低于30%, 当去甲肾上腺素诱导浓度为 500X 10“M时,虽然在 8h16h的处理时间范围内,幼 虫变态提高率也较高,均大于18%,但当处理时间超过sh,在1648h范围内,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