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意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aoba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从信息技术思维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意志。档案界也在积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践行“互联网+”创新驱动、重塑结构的战略思维。档案学的学科研究范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对反映档案学科本质并影响档案学科认同的档案意识来说,同样面临着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需求。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相关研究,初步探讨了档案意识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并初步建立了适用于“互联网+”思维的档案意识评价指标体系。学界目前对档案意识的量化研究还比较少,相关研究多着眼于研究档案意识薄弱的原因和具体的提升措施,对档案意识的量化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建立一套相对客观、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稳定性和导向性进行检验,为社会档案意识的评价和提升提供数据支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通过对档案意识评价指标构建背景和意义的阐述和分析,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明确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为后文档案意识评价指标研究作出铺垫。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结合前文总结的相关研究成果,展开专家咨询,初步将档案意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档案知识要素、档案能力要素、档案心理要素、档案体验要素、档案道德要素等五个方面;利用yaahp软件的层次分析功能,对这五个方面的41个详细指标进行分析与计算,然后确定每项指标的具体权重。第三部分,即第五章,利用第二部分构建的指标体系,以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实证对象,对该公司不同岗位和层级的员工进行档案意识评测,以检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导向性,并提出相应的修正建议。第四部分,即第六章,根据前文测评的结果,提出增加档案基础知识教育、鼓励参与档案活动、协调好利用和保密之间的关系等提升社会档案意识的措施,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文希望通过对档案意识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促进档案学抽象问题的量化研究与实践应用,进而推动档案学进一步向规范科学和数据密集型科学阶段发展。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应用于环境更恶劣的场景,这些设备也越来越智能以使它能完成被赋予的任务。设备的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这也为集成电路带来了不少的挑战,比如:更高的工作功率、工作频率及集成度。这些挑战也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集成电路所产生的热量如何向外传递,使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正常运行。热量的积累会导致器件温度上升,器件的性能下降,失效率也将上升。根据一份来自美国航
互联网上的图片往往有一个通病——“太小”,想把这些图片另作它用实在难以保证效果。要知道,一张图片有它固有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强行放大必定会降低图片质量,但如果遇到非拉大不可的情况该怎么处理呢,其实强行放大也是有规可循的,至少可以让人看上去好受一些,笔者就找了一张细节比较丰富的小图片,并选了两处细节,下面来看我们放大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主要反映在从2006年至2013年中央多个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如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容。逐步
医院从2002年8月引进AGFA5200P激光相机,型号为SCOPLXLR520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现就出现过的故障及其修复过程经整理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