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患者在RGB和Lab模式识别下舌色、苔色的关系,幽门螺杆菌阳性与阴性患者在RGB和Lab模式识别下舌色、苔色的关系,初步探索慢性胃炎胃镜下分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舌色、苔色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舌诊的标准化、定量化在慢性胃炎研究中的价值,为慢性胃炎中医诊断方法的现代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病例来源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最终经胃镜(Olympus GIF-H260、GIF-XQ260)确诊的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95例。用数码相机(OlympusμTough-6020)同步记录慢性胃炎患者舌象,将符合条件的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测定符合条件被检者具有代表性的舌色和苔色的R、G、B、R+G+B、R/R+G+B、G/R+G+B、B/R+G+B、L、a、b三点的平均值。以统计软件SPSS V13.0将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组、Hp+组与Hp-组,非萎缩性胃炎中Hp+、Hp及萎缩性胃炎Hp+、Hp的舌色、苔色参数进行均数比较及t检验。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各组有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舌色在RGB模式下,非萎缩性胃炎的R+G+B>萎缩性胃炎(P<0.05),非萎缩性胃炎的R/(R+G+B)<萎缩性胃炎(P<0.05),非萎缩性胃炎的G/(R+G+B)>萎缩性胃炎(P<0.05),Hp+组的R/(R+G+B)>Hp-组(P<0.05),Hp+组的G/(R+G+B)<Hp-组(P<0.05)。舌色在Lab模式下,非萎缩性胃炎L值>萎缩性胃炎L值(P<0.05),非萎缩性胃炎a值<萎缩性胃炎a值(P<0.05)。舌苔在RGB模式下,Hp+组的B/(R+G+B)<Hp-组(P<0.05)。舌苔在Lab色彩模式下,非萎缩性胃炎L值>萎缩性胃炎(P<0.05),Hp+组的b值>Hp-组。研究结论总结RGB、Lab模式下CAG与CNAG舌象RGB值及Lab值对比结果,CAG舌色表现主要以红舌、暗红舌、紫红舌、紫暗舌为主。舌苔表现为薄苔。红色主热证,舌色暗提示久病或病情较重,紫红舌、紫暗舌均提示血瘀证,薄苔多是正常舌苔或者气虚的表现, CAG与CNAG舌色、苔色对比,提示CAG舌象表现的意义为气虚及血瘀或血瘀化热,病情久,病情较重,这与CAG病机研究相符合。RGB、Lab模式下Hp+组及Hp-组舌象RGB值及Lab值对比结果,Hp+组无论在萎缩性胃炎或者非萎缩性胃炎中,Hp+组比Hp-组舌色更“红”,即使Hp感染以红舌为主要表现。而无论在萎缩性胃炎或者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舌苔均表现为黄苔。舌红苔黄与湿热证的舌象表现相符。因此Hp感染舌色、苔色在RGB、Lab模式下研究结果表明符合湿热证表现,这与Hp感染病机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