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手机带来的移动场景传播不断改变着传统社交和信息沟通的方式。“记录美好生活”的抖音APP短视频定位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群体,用音乐结合短视频内容的形式将他们的数字痕迹延伸到网络交往领域。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拟剧理论”,人们通过印象管理策略在他人面前塑造良好的形象。抖音的出现满足了大学生自我表达的需求,提供了情感共享的体验渠道,建构了丰富的交互情境,对研究大学生自我呈现新特征具有显著性和重要意义。幸福生活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抖音等社交媒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对幸福的感悟。所以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旨在考察主观幸福感影响作用机制下大学生在抖音上自我呈现的动机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抖音大学生内容创作者的视频内容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的方式,结合梅罗维茨的相关媒介研究思想进行分析。大学生在抖音的自我呈现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生活日常、创意娱乐和外貌至上。在偏向“后台”的抖音情境中,大学生的自我展示重在“记录真实生活”,采取“理想化”的印象管理策略,展示积极正面的形象,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活力。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加重了对亲缘关系的隔离,对自己的父母、长辈进行更为严格的隐私管理。抖音的娱乐功能给大学生带来幸福感是既定的事实,也是其获取新闻、消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抖音舞台的表演展示基于自我实现、话语权和人际交往需求三层动机,丰富完善了“现实自我”的另一面,以“网络意见领袖”的身份积极发声,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社会正能量。但在娱乐狂欢的背后,抖音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的情感体验。用户主体地位的丧失产生时间焦虑感,引发“数字上瘾”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