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研究亚实性肺结节MSCT征象及随访变化特点,评估其在鉴别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9年4月经随访并最后病理证实的亚实性肺结节共102例,随访的时间≥3个月。参照WHO2015年肺腺癌病理新分类,将亚实性肺结节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研判两组亚实性肺结节初次MSCT扫描影像学表现及随访过程中结节变化特点。结果:(1)一般情况:2013年5月-2019年4月,我院共进行了10万余例次胸部CT扫描,筛选出经过随访并最终得到病理证实的亚实性肺结节一共102例。(2)研究人群特征:男性48例,女性54例,男女比1:1.25,年龄为24-75岁,平均年龄为(54±11)岁。患者均没有长期吸烟史及肺癌家族史。(3)亚实性肺结节初次扫描MSCT征象及随访:良性组34例,恶性组68例。初次MSCT扫描:良性组大小为5-15(9.07±2.87)mm,恶性组大小为5-15(10.57±3.27)mm,良、恶性亚实性肺结节大小没有统计学意义(F=2.25,P=0.12),但是5-10mm及11-15mm区间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x~2=3.97,P=0.043);16例良性亚实性肺结节表现有内部及边缘征象,44例恶性亚实性肺结节表现有内部及边缘征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45,P=0.226)。良性组亚实性肺结节随访的时间为90-703天(256.81±212.46),恶性组亚实性肺结节随访的时间为90-1816天(563.81±567.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2,P=0.025)。恶性组中有2例亚实性肺结节在随访时,出现短暂的缩小,18例亚实性肺结节随访的时间超过2年,其中4例为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14例为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2例亚实性肺结节随访过程中始终没有变化。两名具有高年资影像诊断资格的医师认真分析亚实性肺结节的MSCT征象及随访变化特点,对于提示恶性的亚实性肺结节,建议临床施以CT导引细针肺穿刺活检术,或手术治疗,施行上述手术诊治后,遂中止本研究随访。随访期间,良性组中,2例亚实性肺结节随访增大,2例亚实性肺结节内出现空泡征,其余亚实性肺结节随访没有显著变化。恶性组中24例亚实性肺结节随访增大,6例亚实性肺结节内部或边缘征象比例增加,包括出现空泡征及边缘形态变化等,6例实性成分增加,其余亚实性肺结节随访没有显著变化。良恶性亚实性肺结节随访增长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05)。结论:持续存在的亚实性肺结节初次MSCT检查时,大多数没有明确的特异性征象,肺结节的大小、内部密度、边缘形态及周围结构等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的参考特点,亚实性肺结节的随访复查是早期诊治的重要方式,适当的随访能够很大程度为亚实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