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影响股骨头坏死预后的可能因素,探讨骨髓水肿与头内不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结局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全部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髋关节中心1997年1月-2006年4月间行门诊与住院治疗的ARCOⅠ、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按MRI显示的有无骨髓水肿现象设定2个大组,最终纳入观察病例105例113髋,其中无骨髓水肿组53例58髋,伴有骨髓水肿组52例55髋,组间按年龄、性别、病因、分期、坏死范围进行匹配,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例均采用生脉成骨片口服配合控制负重康复治疗,平均随访27.6个月(3-66),观察两组的预后差异。以X线片上影像学进展和股骨头塌陷情况为主要预后评价依据,并设置股骨头出现塌陷做为生存终点指标,引入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对比观察两组病例在一定阶段内经同一干预措施后股骨头坏死的预后情况。研究结果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设置统计学意义P<0.05,可信区间为95%。结果:治疗前无骨髓水肿组58髋,治疗后发生影像学进展26髋,占44.83%;而治疗前伴有骨髓水肿组55髋,治疗后发生影像学进展41髋,占74.55%,说明伴有骨髓水肿组影像学进展较快。治疗前伴有骨髓水肿组治疗后塌陷发生几率(54.55%)明显高于无骨髓水肿组(17.24%,P<0.05)。治疗后无塌陷的股骨头有65.75%治疗前并不伴有骨髓水肿;而治疗后发生塌陷的股骨头有75%治疗前伴有骨髓水肿,并且随着水肿程度的加重,塌陷的发生也逐渐增高;治疗前骨髓水肿程度为3级者(13例),治疗后无一例外均发生塌陷。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示,无骨髓水肿组生存率(82.76%)明显高于伴有骨髓水肿组(45.45%P<0.05),可以认为伴有骨髓水肿的早期股骨头坏死预后相对较差。结论:1.机械应力因素对于骨髓水肿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它的出现可能与早期股骨头坏死头内反复不稳定状态密切相关。2.存在多种因素影响股骨头坏死的预后,骨髓水肿是其中重要一种,伴有骨髓水肿的早期股骨头坏死预后相对较差,这提示我们临床上发现骨髓水肿需要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