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背景NGO对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以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为例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开始不断推进,再加上公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作为社会第三种力量的NGO的数量也越来越多,NGO将企业和政府的资源综合在一起,为社会上需要服务的群体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事务的管理。  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前身是“草根之家”,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农民工草根组织,前期由于缺乏身份合法性而导致很多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同时也面临资金短缺、场地限制等困难,杭州市政府以及工会等相关机构并没有对组织采取排斥的态度,而是在了解其情况之后与组织开展深入合作,为其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同时组织也协助政府开展农民工相关的工作,两种成为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  农民工作为联系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在进程务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适应社会关系网的变化,即原来以地缘、血缘关系建立的纽带发生断裂,而在城市缺乏足够的社会关系,这也就是农民工社会资本问题。笔者在深入研究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这个组织之后发现,农民工参加组织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社会资本与之前有了很大不同,有些是显性的,比如交往对象等,有些变化是隐形的,比如在城市的归属感增强、组织制度得到完善等。  本次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对参加组织的领导者以及参加组织的成员进行访谈,同时笔者也在组织内做了长达半年的志愿者,在进行公益活动的同时也更加深入的了解组织成员社会资本的状况。总体来看,研究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作为一个NGO对组织成员的社会资本有极为明显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扩大他们原有的资本量,完善了农民工组织活动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无形中为其提供了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援助;第二个重点就是组织内社会资本增加后对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援助与支持作用更为明显。研究发现,NGO内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同质性和强关系为主,最后以社会资本为基点提出农民工NGO今后发展的一些政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学位
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工人作业安全感,故研究作业安全感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首先,选取量表作业安全感及不安全行为相关变量,并基于信任理论、认知理论提出假设;其次
马鞍山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建成和发展与其资源紧密相关,随着资源的日益减少和枯竭,城市将会逐步衰落,所以必须进行城市转型和发展,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在近十几年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论是在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范畴,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健康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的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之一。特别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