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学者在深入研究成本性态分析模型中发现,成本与业务量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并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中验证这种非对称变化的存在性,将其定义为成本粘性。关于成本粘性的理论有契约理论、效率理论、机会主义理论和前景理论等,对成本粘性程度产生影响的主客观因素包括所有者、管理者、宏观经济环境、资本结构等,每个因素对成本粘性程度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作用的效果。 本文主要是研究我国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在契约理论、效率理论、机会主义理论与前景理论对成本粘性成因的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影响成本粘性程度的主客观因素,并且分别阐释主客观因素对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影响。确定统计分析的研究变量为营业成本、营业收入和高管薪酬水平,以Wind数据库为主,国泰安数据库作为补充,在数据库中选取了2005~2014年间1312家在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样本公司进行筛选,剔除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ST上市公司、观测数据缺失的公司以及营业成本为负值等数据比较极端的上市公司,最终形成了样本数为222家的上市公司,其中包括136家国有上市公司和86家民营上市公司,确定6660个观测值。本文运用excel软件,通过样本分析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程度进行差异分析,得出成本粘性系数与高管薪酬水平在高管薪酬增长率大于10%时呈负相关关系的分析结论,但是民营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程度随高管薪酬增长率波动比国有上市公司的波动变化幅度大,因此得出,民营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水平对成本粘性程度影响较大的分析结论。本文对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降低成本粘性、改善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成本管理提供改善思路,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