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渝经济区位于我国的大西南,是以重庆、成都两大城市为核心的双中心区域,无论从经济总量、人口总量,还是从城市化水平、资源储量和经济开发条件等多个方面,都远远超过西部其它区域。成渝经济区作为我国五大城镇密集区之一,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五级的经济区域。成渝经济区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纳入了“十一五”前期规划之中,有关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但是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作为区域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在前人诸多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不同空间尺度相互结合的思路,运用数学模型等技术手段,从成渝经济区内部经济空间分异的视角出发,分别从经济区域的总体经济差异情况和区域内城市之间、农村之间内部的经济空间分异情况,对成渝经济区域的空间分异特征、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进而寻求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内部各个部分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逐步对区域内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重组和优化。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的差异性极为突出,虽然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与社会现象,适度的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但是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危害,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其次,成渝经济区主要存在一体化程度低,核心一边缘结构日益凸现;农村地域经济结构分化严重;城市群内部格局不均衡;经济区的整体经济水平不高等多种经济空间结构问题。最后,成渝两地行政上的分割,财政相互独立,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整个经济区的发展,缺乏共同发展的合力。本文针对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相应的问题,指出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障碍是成渝分治造成的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区划的不整合,首先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制度保障,从制度层面进行行政和经济区域的整合统一。其次,针对农业地域自然环境、投入产出效果等多种因素,有效调整农业地域的投入等资源,促进其地域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着力培养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完善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最后,逐步建立完善的点一轴结构,构建经济区的四大次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