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大师赛(ATP1000)男子单打八强比赛相持阶段技战术特征分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c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对2010年上海大师赛(ATP1000)男子单打比赛的8位世界优秀网球职业选手(前8强)作为研究对象,并力图通过对选手在相持阶段的技战术个性特征的分析,得出各种技战术在相持阶段的分布特征及其效果,归结出世界高水平选手比赛的制胜因素。这对于提高我国网球选手的技战术水平,缩小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对提高我国网球竞技水平提供一定的科研支持和服务。  文章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上海大师赛(ATP1000)大师赛8强选手之间的全部比赛(共7场次)的实战对抗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相持阶段在整个比赛中使用率很高,相持阶段的技术优势是整个竞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可以间接说明底线型技术或者偏底线型技术是当今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的主流打法。  (2)相持阶段中正反手抽球在网球运动中的起到了基础作用,其次是切削球,是运动员变换战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其他的击球技术在高水平网球比赛中使用较少。  (3)球员击球时空间位置特征方面,球员的击球区域主要以后场击球为主,球区域得分特征为后场>中场>前场;失分特征为中场失分比例较高于前场,而后场失分也最高。相持阶段击球落点特征为横向上由后场向前场递减,纵向上右路向左路倾斜。相持阶段中区域得分落点为第一选择4区,第二选择为3区,第三选择为1区。  综合以上结论建议加强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及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对相持阶段的各种技术的运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他们正反手抽球的的稳定性和攻击性。根据基本竞技单元中相持阶段的空间位置研究结果,在训练中要注重后场击球训练,特别是反手位击球技术的稳定性和攻击性。同时要紧随世界网坛发展趋势,率先掌握先进的技术革新信息,掌握和应对各种技战术组合的变换。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相持阶段在网球运动研究较少,对这一阶段的研究应当进一步规范化和具体化,并将世界优秀男子选手与我国男子选手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距,指导具体的训练实践。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