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村地域覆盖面积较广的国家,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进我国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而农村的社区化建设又是打造新农村的一个有力环节。从2003年农村社区的提出,2006年农村社区的建设试点到2009年农村社区的全国范围推广至今,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基本的组建工作只是打造新农村社区的初步环节,对社区的妥善治理才是后期工作的重点。借以国家推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文章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从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视角出发研究新农村社区当前采用协同治理的原因必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社区各治理主体的角色参与定位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各自参与其中的动力来源与实际运作阻力,最后再结合自身所学提出针对新农村社区协同治理相应问题的改进策略,期望能真正发挥协同治理理论应有的实践价值,改善新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促进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本篇文章概括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是第一章的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相关概念与理论的阐释、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到第四章,为理论陈述与案例分析的结合。第二章主要是探究新农村社区为何采用协同治理的一些必要性条件分析,是从社区治理环境的变化和当前协同治理的效能表现两个必要性方面来分析的。治理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社区社会结构变化、社区公共空间变迁、社区主体扩展、社区社会风险加剧以及社区认同感的淡化;效能价值体现在协同治理有助于社区基层民主发展,社区资源整合,治理结构改善,社区公共服务提升等。第三章主要研究的是新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主体的角色参与,围绕社区政府组织、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市场主体、个体居民等主体展开分述。第四章主要是分析新农村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动力与阻力,动力来源主要来自各主体的利益目标驱动,政令规则推动和社会心理认同需要;阻力包括基层政府财政资本不足、社区沟通互动机制欠缺、社区居民参与自主性不高、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等问题。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也是在对个案的分析总结之上,结合自己所学提出对改善当前新农村社区协同治理存在问题的策略想法,期望能完善引导机制,强化沟通机制,健全保障机制,规范监管机制,形成一套完整顺畅的协同治理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社区协同治理的良性运行,推动新农村社区建设从当前的中期阶段顺畅高效地过渡到后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