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视角下新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987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村地域覆盖面积较广的国家,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进我国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而农村的社区化建设又是打造新农村的一个有力环节。从2003年农村社区的提出,2006年农村社区的建设试点到2009年农村社区的全国范围推广至今,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基本的组建工作只是打造新农村社区的初步环节,对社区的妥善治理才是后期工作的重点。借以国家推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文章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从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视角出发研究新农村社区当前采用协同治理的原因必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社区各治理主体的角色参与定位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各自参与其中的动力来源与实际运作阻力,最后再结合自身所学提出针对新农村社区协同治理相应问题的改进策略,期望能真正发挥协同治理理论应有的实践价值,改善新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促进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本篇文章概括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是第一章的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相关概念与理论的阐释、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到第四章,为理论陈述与案例分析的结合。第二章主要是探究新农村社区为何采用协同治理的一些必要性条件分析,是从社区治理环境的变化和当前协同治理的效能表现两个必要性方面来分析的。治理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社区社会结构变化、社区公共空间变迁、社区主体扩展、社区社会风险加剧以及社区认同感的淡化;效能价值体现在协同治理有助于社区基层民主发展,社区资源整合,治理结构改善,社区公共服务提升等。第三章主要研究的是新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主体的角色参与,围绕社区政府组织、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市场主体、个体居民等主体展开分述。第四章主要是分析新农村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动力与阻力,动力来源主要来自各主体的利益目标驱动,政令规则推动和社会心理认同需要;阻力包括基层政府财政资本不足、社区沟通互动机制欠缺、社区居民参与自主性不高、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等问题。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也是在对个案的分析总结之上,结合自己所学提出对改善当前新农村社区协同治理存在问题的策略想法,期望能完善引导机制,强化沟通机制,健全保障机制,规范监管机制,形成一套完整顺畅的协同治理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社区协同治理的良性运行,推动新农村社区建设从当前的中期阶段顺畅高效地过渡到后期阶段。
其他文献
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王祥夫的短篇小说《上边》通过设置特殊的故事场景与特殊的人物关系凸显主题,以细节、语词的大量反复累积情感,以一张一弛的叙事结构引领读者,成功完成
运用文献学方法,校勘《内经》"寒胜则浮",指出"浮"当为"冱"的俗字,""的讹字。补充论述目前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寒邪致病特点的不足,揭示"寒"邪致病特点除"寒性凝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教育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互联网+教育”实质就是利用以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慕课)为代表的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得到了学术界和管理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本,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研究组织承诺。组织承诺对我国的人才管理具有重要的借
从职业上而言,中国近代铁路工人除了农民和手工业者之外,还有来自其它行业的技术工人、没有固定职业的城市居民和学生;从地域上而言,非技术工人以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为主要
作者从感官质量、微生物区系及生化性能方面讨论了高温大曲的特性,并阐释了高温大曲对产香前体物质、酯化及白酒香型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认为高温大曲的主要作用在产香,与中温
基于对思辨与实证研究范式的分析,探讨文献综述的特点及其与研究方法的关系,指出研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独特性,所谓"文献法"不属于研究方法的范畴。而研究整合法是
经济责任审计在受托责任理论下,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实施,在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审计全覆盖"理念的提出对高
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支撑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河湖水系连通已经成为国家江河治理的重大课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其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体系。目前
<正> 关于“优先购买权”及法律保护,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而这些问题对民事审判实践至关重要。笔者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大家。一、优先购买权的概念及特征所谓优先购买权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