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预后差,病死率高,生存期短,故危害严重。肺腺癌作为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肺腺癌典型表现为小的外周病灶,不易被发现,且极易出现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故5年生存率低。但随着近年来研究的进展,治疗多样化及靶向药物的问世,肺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前明显延长,且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分析影响肺腺癌预后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都知道,影响肿瘤预后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肺腺癌患者分析可发现,患者在自身因素、肿瘤情况及所接受治疗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确诊年龄、性别、吸烟与否及吸烟数量、肿瘤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脏器转移及具体转移部位、是否存在多脏器转移、是否行手术治疗、是否接受化疗及化疗周期数、是否放疗、是否接受过靶向治疗以及具体应用的哪种靶向药物等方面。本课题主要探讨上述各因素对肺腺癌预后的影响,旨在找出影响肺腺癌预后的临床因素,为肺腺癌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延长生存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首次就诊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腺癌且无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及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68例肺腺癌患者,对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脏器转移情况及具体治疗方案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电话随访所有患者至2015年12月31日,记录患者总生存期作为预后指标。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各临床特征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168例肺腺癌患者进行随访,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失访9例,随访率94.6%,存活11例,因肺癌死亡148例。分析168例肺腺癌患者预后情况,其总生存期为0.5个月到68.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4.2个月,1年生存率为60.2%,2年生存率为34.1%,3年生存率为20.2%。综合分析168例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对其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分析可见肿瘤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确诊时是否存在脑、骨、肝等脏器的转移及是否同时存在多器官转移、是否手术治疗、化疗与否及化疗周期数、是否应用过靶向治疗均可影响肺腺癌患者的预后(p值均<0.05),而患者确诊年龄、性别、吸烟与否及吸烟数量、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否接受过放疗等因素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值均>0.05)。靶向治疗改善了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在本研究中,共计69例肺腺癌患者接受了靶向治疗,中位生存期为21.6个月,所使用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类,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s,tki)类药物和抗肿瘤血管生成(单抗)类药物。其中口服tki类药物者48例,中位生存期为19.6个月,使用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物者14例,中位生存期为32.2个月,两种药物均有使用者7例,中位生存期为21.6个月,但统计学分析显示三者中位生存期间无明显差异(p=0.230)。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单纯靶向治疗者6例,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既应用靶向治疗又接受化疗者23例,中位生存期为24.2个月,既应用靶向治疗又接受放疗者9例,中位生存期为12.7个月,既应用靶向治疗又接受放化疗者31例,中位生存期为30.6个月,统计学分析显示各组间中位生存期有差异(p=0.020),也就是说既应用靶向治疗又接受放化疗者中位生存期最长。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得出的对肺腺癌预后有影响的9项因素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确诊时伴有脑转移、确诊时伴有骨转移、确诊时伴有肝转移、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化疗与否及化疗周期数、是否应用过靶向治疗共计8项临床特征是影响肺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结论:1、肺腺癌患者预后受肿瘤情况、治疗方式等多因素影响。2、肿瘤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脑转移、骨转移、肝转移、手术、化疗及应用靶向治疗均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3、靶向治疗可改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既应用靶向治疗又行放化疗可延长肺腺癌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