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核葡萄抗寒种质资源创新与鉴定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核葡萄是当前国际葡萄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但目前栽培的无核葡萄多为欧洲葡萄品种,虽然品质优良,但抗逆性差,特别是抗寒性差。因此,培育品质优良的无核抗寒葡萄新种质资源或新品种已成为目前葡萄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是葡萄属植物重要的起源地之一,特别是山葡萄是葡萄属植物中最抗寒的一个种。本研究采用山欧杂种一代具有很强抗寒性的北醇品种,与无核葡萄底来特、爱莫无核杂交,通过胚挽救获得的F1代共38个株系150多株为试材,对其进行植物学特征的遗传规律调查分析和抗寒性鉴定;并利用已有的葡萄无核探针GSLP1对杂交后代进行了无核鉴定,以期为无核抗寒葡萄新品种以及种质资源的选育提供依据。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通过底来特×北醇、爱莫无核×北醇两个杂交后代枝条及叶片的18个植物学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有4种植物学特征即枝上粉状物的有无、裂片数目、枝条皮孔及叶片厚度基本不变,可稳定遗传;杂交后代性状分离变化最大的是枝上是否带刺或斑点、叶片叶姿、叶面特征、叶柄洼形状,杂交后代中最少有4种分离类型;其他10种植物学性状变化分离都在2-3种之间。2.通过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的半致死温度初步判定了2个组合38个株系杂交后代的抗寒性,并结合与抗寒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综合鉴定了杂交后代的抗寒性。底来特×北醇杂交后代抗寒性最强的株系是DB14,LT50(半致死温度)为-25.32℃,LT50在-24℃以下的有DB16、DB20、DB82、DB88个株系,LT50介于父本与母本之间的有16个株系;爱莫无核×北醇杂交后代抗寒性最强的是OB67,LT50为-27.10℃,抗寒性超过了父本,抗寒性介于父本与母本之间的有14个株系,LT50高于母本的有4个株系,分别为OB10、OB49、OB66、OB68。通过不同低温处理下的枝条恢复实验以及生理生化抗寒指标鉴定,证明了它们与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确定的抗寒性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从杂交后代的抗寒性结果中分析发现两个杂交组合中的后代中,抗寒性强弱呈现连续变异,为数量遗传。3.采用课题组在对中国葡萄属野生种及其杂种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所筛选出的与抗寒基因相连锁的RAPD标记S241-691,对杂交后代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进一步验证了杂交后代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在“底来特×北醇”后代中出现S241-691特异条带的共有6个株系,分别是DB14、DB16、DB20、DB45、DB82、DB88,抗寒株系出现几率为31.58%。在“爱莫无核×北醇”后代中有7个株系出现了S241-691特异性条带,分别为OB16、OB25、OB32、OB46、OB61、OB67、OB73,出现几率为36.84%,鉴定的结果与电导法及枝条恢复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基本一致。4.利用葡萄无核基因分子探针GSLP1-569检测结果表明,在组合“底来特×北醇”杂交后代中,出现分子量为569bp特异性条带的有6个株系,分别是DB14、DB16、DB32、DB45、DB66、B82;在组合“爱莫无核×北醇”杂交后代中,出现分子量为569bp特异性条带的有7个株系,分别是OB23、OB25、OB46、OB50、OB66、OB68、OB73。5.通过抗寒和无核鉴定的结果来分析,在组合“底来特×北醇”杂交后代中,同时具有抗寒和无核性状的株系有DB14、DB16、DB45、DB82;在组合“爱莫无核×北醇”杂交后代中,同时具有抗寒和无核性状的株系有OB25、OB46、OB73。
其他文献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s,PGIPs)是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的抑制剂,当病原真菌侵染植物时,它能与病原真菌分泌的endo-PG专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青枯病是仅次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第
本试验以三种观赏果树山梨(Pyrus ussuriensis Max.)、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山杏(Armeniace sibiriea Lam.)的二年生苗木为试材,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这三种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