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现代西方各个哲学流派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着重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哲学中的语言问题或者语言中的哲学问题,研究语言的基本性质和一般特征、研究语言的意义、指称以及真理性等等问题。最近几十年来,语言哲学在我国哲学界、语言学界、逻辑学界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逐步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许多哲学家认为语言哲学并不以形而上学或认识论为基础,相反,形而上学、认识论以及其他任何哲学学科都必须以语言哲学为基础。只有通过语言分析,才能澄清或解决哲学问题,在这些哲学家看来,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阶段:即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和语言哲学阶段。而维特根斯坦是决定性地推动20世纪西方哲学“语言的转向”的第一人之一。他的语言哲学没有给困顿的西方人许诺什么,但却为他们开拓了一个从语言的维度看世界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一条走出西方传统文化的通道,他既不同于对传统形而上学深恶痛绝的维也纳学派,也不同于善于语言分析技巧的牛津学派哲学家,但他的思想却对上述两种不同学派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对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做一番深入的考察,以“显示”出他哲学的独特之所在。应该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后期哲学,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但迄今为止,研究者们的兴趣主要还是停留在维特根斯坦与分析哲学运动之间的关系上,更多地关心他在语言形式、逻辑分析以及世界结构等问题上的观点,很少或没有人从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角度揭示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独特性。这里存在一个研究背景问题,即把研究的对象置于何种文化或思想传统之中。目前,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作为分析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可当我们以这种哲学形象去理解维特根斯坦著作时,却往往对他的许多重要观点(特别是他的后期思想)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鉴于这种研究现状,本文首先对维特根斯坦前期著作的核心理论一图像论进行分析解释,指出图像论产生的理论困难,对可说与不可说的东西的划界,从而导致维特根斯坦对前期思想的语言批判。其次从维特根斯坦跨越两种哲学传统的背景,认为其哲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前期本体论的内在缺陷而导致的本体论变化。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本体论只局限于可说的“世界”,而不可说的神秘之物则被排除在世界之外,这与维特根斯坦珍视神秘之物的初衷相悖,这种内在矛盾促成了前期本体论向后期本体论的转变。这一转变的重大意义在于后期本体论消泯了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坚实基础。最后,通过这些多视野的观察和多层次的比较,采用科学归纳法,在详细考察和分析语言游戏说的基础上,分析后期思想对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看到一个新的诠释结构。它的基石是语言问题,经线是理想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冲突,纬线是前后思想的语言批判到语言的转变,方法是多视野的观察和多层次的比较,主题是把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当作一面多棱镜,分析前后思想究竟是一种断裂还是一种延续,从中全景式地探寻20世纪西方语言哲学的发展轨迹,以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从而了解到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但却是两个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世界,后期世界是在前期世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跨越式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