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与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在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内皮细胞及散光度数的差异。 方法:分别对1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20只眼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用角膜地形图仪、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散光度数、内皮细胞计数及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法、重复测量(Repeated measure)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对两组接受不同手术的大白兔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术后3个月内,穿透性角膜移植组角膜透明率为80%,发生免疫排斥反应5只眼,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组角膜透明率为60%,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只眼,层间积液1只眼,继发感染2只眼,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1只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板层间间隔,其中18只眼在2周内自行消失,2只眼在2周内仍未消失,拆除角膜瓣组织固定缝线,对其下创口间的房水渗漏点用10-0尼龙线修补1针,将角膜瓣重新盖回,并缝合固定,并缝合固定,其中1只眼板层间隙逐渐消失,另一只眼板层间隙始终未消失,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穿透性角膜移植与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组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863.77±316.09个/mm~2,1679.32±272.72个/mm~2和1491.53±301.88个/mm~2,1348.58±266.31个/mm~2(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与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组术后角膜表面散光度数分别为4.68±2.24D,4.60±2.22D和2.20±1.24D,2.15±1.13 D(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的平均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表面散光度数均较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略低。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是一种有前途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