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造成产量下降,而且影响食品安全。该病害虽作为邢台市的常发性病害,但对于该病害的防控存在较多问题,不仅不清楚该地区生产使用品种的抗赤霉病特性,而且化学防治存在药剂使用单一、防治时期不明等问题。为更好地提高邢台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水平,降低病害损失,确保全市小麦产量、质量安全,结合邢台地区实际,开展了该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调查、抗赤霉病品种筛选及高效防控赤霉病的药剂筛选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邢台市抗小麦赤霉病的部分资源,明确了该市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有效防治药剂,为今后邢台市开展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防控提供了依据。试验获得了以下结果: 1、明确了邢台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在邢台冬小麦重点种植区,对13个县(市)、44个乡(镇)进行了小麦样品的收集,抽取入仓小麦91个样品,小麦品种共50个,收集粒数81100粒。在所抽取的小麦样品中,小麦赤霉病在13个县(市)均有发生,但严重程度有所不同。有病麦粒904个,病粒率1.11%。无病粒样共11个样方,占总样方数的12.08%。有病样中,病粒率达4%以上的有6个,占有病粒样的7.5%。柏乡县和南和县的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比较严重。该病害在邢台市分布区域主要在沙河市、内丘县、临城县、隆尧县、任县、柏乡县、南和县、宁晋县等小麦主产区的山前平原区,西部山区和东部黑龙港流域麦区相对较轻。 2、筛选出了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通过对邢台市文麦8号等17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多批次取样,发现所选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强弱有所不同。其中,白硬冬2号、石新733、冀麦3号、3419、济南19为高感品种,71-3、邯6172、8901、邯3475、石4185、鲁丰6号、冀麦27的病粒率分别为0.72%、0.63%、0.23%、0.52%、0.18%、0.16%、0.3%,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赤霉病性。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河北省14个小麦品种后,发现中麦175、山农22、京东17、济麦22、邯郸6425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与抗病对照相似,病情指数分别为:0.83、0.45、0.07、0.91、0.19,表现出良好的抗赤霉病特性。 3、筛选出防治赤霉病的化学药剂。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筛选了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化学药剂。50%多菌灵(WP)、43%戊唑醇(SC)、59.7%咪锰·多菌灵(WP)、40%戊唑醇·咪鲜胺(EW)、40%氟环多菌灵(SC)、1%申嗪霉素(AS)、25%氰烯菌酯(SC)的抑菌效果均很好,其EC50在0.04~1.9 mg/L之间,其中戊唑醇咪酰胺的用药量最少,EC50为0.045 mg/L,抑菌的效率高。在感病的保麦10号上,对25%氰烯菌酯、40%戊唑醇·咪鲜胺、43%戊唑醇(好力克)和59.7%咪锰·多菌灵防治赤霉病的效果进行测试,结果测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有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是防治赤霉病的高效药剂。 4、明确了化学用药的高效时间。在小麦始花期和10%小麦扬花期分别用药,对防治赤霉病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用药7d后观察,25%氰烯菌酯、40%戊唑醇·咪鲜胺、43%戊唑醇(好力克)和59.7%咪锰·多菌灵在小麦始花期用药比在10%小麦扬花期用药防效分别提高了10%、12.1%、14.47%、7.62%,病株率分别减少了0.48%、0.46%、0.59%、0.28%。小麦始花期用药效果好于10%小麦开花期用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