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CaCO3的表面改性及其在PVC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re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氯乙烯是一种价格低廉且性能优良的通用塑料,但由于韧性差,不易加工,需要进行增韧改性。纳米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聚氯乙烯增韧剂,但是纳米碳酸钙粒子易团聚,与树脂基体相容性不好,需要表面改性处理。本文选用了两类改性剂分别对纳米碳酸钙表面进行改性,然后应用于PVC材料中,研究了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对PV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了PVC材料的加工配方。首先采用以十八胺、十二胺和辛胺为代表的脂肪族伯胺改性剂,分别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nano-CaCO3/PV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三种伯胺类改性剂都可以与纳米CaCO3表面结合,有效的阻止了纳米CaCO3的“团聚”,同时纳米粒子能够在PVC基体中均匀的分散;制备的三种PVC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当改性剂添加量为3%时,三种PVC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高,其中十八胺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高达114 KJ/m2,比未改性的纳米碳酸钙体系提高了303.06%,比钛酸酯偶联剂改性体系提高了52%,而PV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相比未改性纳米碳酸钙的PVC复合材料变化不大,材料的加工流动性未能得到改善。其次,在第一步基础上,通过对三种伯胺类改性剂的分子结构进行设计,将十八胺、十二胺和辛胺分别与马来酸酐反应,制备出了三种含有酰胺基和羧基的改性剂,即MSA、MDA、MOA;然后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nano-CaCO3/PVC复合材料。测试表明,三种改性剂均可以与纳米碳酸钙表面结合,抑制了纳米碳酸钙的团聚,使改性后的纳米粒子均匀的分散在PVC基体中;三种改性剂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都能够显著提高PVC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在改性剂含量为3%时,三种PVC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其中MDA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最高,达到96 KJ/m2,比未改性的碳酸钙的PVC材料提高了242.9%,比钛酸酯偶联剂改性体系提高了28%,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相比未改性纳米碳酸钙的PVC复合材料变化不大,材料的塑性得到显著改善,加工性能明显好于伯胺类改性剂改性体系。最后,基于第二类改性改性相比第一类改性剂可以明显改善PVC材料的加工性能,选用MSA、MDA两种改性体系,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分别改变纳米碳酸钙和CPE的添加量,优化了生产配方。研究表明,当MSA、MDA的添加量为3%时,保持纳米碳酸钙的含量为10质量份,CPE的添加量可以控制在5-8质量份;保持CPE的含量为10质量份,纳米碳酸钙的添加量可以控制在10~15质量份。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纳米碳酸钙的添加量或降低CPE的含量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LTE网络下,为使用户“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及保持永远IP在线”,定义了PLMN选择、小区选择及重选和位置注册过程,提出了手机待机时的过程及手机实现这些过程的方法。最后,充分
文章首先分析了在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系统研究了完善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与
主要针对业界普遍认可的电信级以太网PBT技术进行研究,重点阐述其技术提出的背景、发展和核心构架,并与提倡用于城域网的热门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各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提出PBT
期刊
分析了现有文字区域检测方法,介绍了图像型垃圾邮件文字区域检测算法,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
从2G网络的特点及与3G网络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3G时代中国联通2G网络的建设思路和策略,进而对提高2G网络资源利用率,确保投资有效性给出了一些建议。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脑胶质瘤9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