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河火洛古地震滑坡的动力学特征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sdow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国,而地质灾害往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为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弄清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和成因机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火洛古滑坡为研究对象,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区地质构造和地形环境,探明滑坡山体的破坏现象和岩体概况,分析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最后建立能够反映山体地质结构的概念模型,采用数值模拟软件(udec)反演分析滑坡山体破坏的成因和形成过程,探讨溃屈启动的诱导因素及临界动力强度。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火洛滑坡位于昭觉县哈甘乡美姑河右岸火洛洼喜村,该滑坡山体由脆性块状岩体组成,上部为玄武岩,下部为灰岩,根部含3m厚的炭质页岩软弱带,以下为页岩夹粉砂岩。滑坡整体向北东方滑动,最大滑移距离为2km,面积约1.8×106m2,估计其原始体积约6亿m3,且滑坡堆积物的形态总体表现出地震滑坡所具有的高速远程碎屑流现象。(2)滑坡区域地处大凉山断块南部,西侧为强构造性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东北方向为马边-大关地震断裂带,南面为弱活动性特征的莲峰褶断带。该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质构造作用强烈,历史地震记录显示:该区域发生6.0级以上强震21次,但滑坡区附近无震级≥6级的历史地震记载。(3)研究区地处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山地的过渡带,山区地貌,常见“V”、“U”型谷,山表岩体风化卸荷现象明显,地势陡峻;且河流众多,水能丰富。区域内地质灾害频发多见。(4)根据数据统计的方法,得出与火洛滑坡岩体相同的岩体力学实验参数。(5)采用通用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验算滑坡变形破坏过程,通过实验对比推断形成该滑坡所需的地震加速度为0.3g。并通过斜坡内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研究论证滑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形成过程和成因机制。得出滑坡破坏机制为:软基剪切→错裂扩容→溃滑→高速碎屑流。
其他文献
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但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即在施工管理不善、使用年限的增长或在外界环境等的作用下,混凝土介质内部可
本文以国家住房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广州红丰小区岩质边坡喷混植生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工程中分析并且总结出了植物品种的筛选,混植生基材的改良以及喷混植生施工工艺的改进,具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尤其是采空区下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易发生煤壁滑移片帮以及现有煤壁片帮深度预测和片帮控制方法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斜沟煤矿13号煤层23103首采工作
山区泥石流威胁人口数目众多,且具有相当的破坏力,对居民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威胁,严重制约山区的发展和建设。对泥石流的各项特征、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不仅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