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国,而地质灾害往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为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弄清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和成因机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火洛古滑坡为研究对象,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区地质构造和地形环境,探明滑坡山体的破坏现象和岩体概况,分析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最后建立能够反映山体地质结构的概念模型,采用数值模拟软件(udec)反演分析滑坡山体破坏的成因和形成过程,探讨溃屈启动的诱导因素及临界动力强度。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火洛滑坡位于昭觉县哈甘乡美姑河右岸火洛洼喜村,该滑坡山体由脆性块状岩体组成,上部为玄武岩,下部为灰岩,根部含3m厚的炭质页岩软弱带,以下为页岩夹粉砂岩。滑坡整体向北东方滑动,最大滑移距离为2km,面积约1.8×106m2,估计其原始体积约6亿m3,且滑坡堆积物的形态总体表现出地震滑坡所具有的高速远程碎屑流现象。(2)滑坡区域地处大凉山断块南部,西侧为强构造性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东北方向为马边-大关地震断裂带,南面为弱活动性特征的莲峰褶断带。该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质构造作用强烈,历史地震记录显示:该区域发生6.0级以上强震21次,但滑坡区附近无震级≥6级的历史地震记载。(3)研究区地处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山地的过渡带,山区地貌,常见“V”、“U”型谷,山表岩体风化卸荷现象明显,地势陡峻;且河流众多,水能丰富。区域内地质灾害频发多见。(4)根据数据统计的方法,得出与火洛滑坡岩体相同的岩体力学实验参数。(5)采用通用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验算滑坡变形破坏过程,通过实验对比推断形成该滑坡所需的地震加速度为0.3g。并通过斜坡内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研究论证滑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形成过程和成因机制。得出滑坡破坏机制为:软基剪切→错裂扩容→溃滑→高速碎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