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应对洪水、地震、飓风和恐怖袭击等灾害时显得极度脆弱。韧性强的城市对不确定扰动的适应调整能力强;而韧性弱的城市则反应能力滞后,适应性不足。本研究基于大量的文献基础,围绕韧性及城市韧性理论和概念内涵、城市韧性研究框架探讨了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等对同类指标进行合并,最终初步构建了以社会韧性、经济韧性、制度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社区资本和环境韧性为框架的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将初步构建的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通过以城市韧性指标意见征询表的形式呈现给专家,供专家进行指标的筛选。最后通过整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将这些指标按照其关联度和隶属关系构建成了一套包含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设施、社区资本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25个二级指标和63个三级指标的更适合在中国推广和应用的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将城市韧性指标体系应用于广州市,对其城市韧性做了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我国城市韧性建设应着重于从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缩小贫富差距、增强基础设施保障等几个方面加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