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坛史上,师陀或许算不上一个“大家”,但却是一个“名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作风格,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着、书写着,他用作品为我们塑造出一个个具有“师陀”标签的文学世界。新时期以来,对师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创作重镇——小说方面,缺少对师陀文本整体性的细读和思考。在此研究现状上,本文试图从师陀的整体作品出发:一是从空间方面将这一角度的研究从他的小说推进到他的戏剧散文等其它文体;二是从伦理学和叙事学结合的层面上,对师陀的创作做整体性观照。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师陀创作的乡土伦理叙事为研究对象,即从师陀对乡土浓浓的爱意包括从土地血缘意义和乡土的心理意义两方面进行分析;另外从师陀乡土作品的两个主要表现——苦难的生存和宗法社会中的政治伦理角度进行论述;此外从他对乡土的批判和宽厚的悲悯情怀方面进行阐释。第二部分是以师陀创作的家庭伦理叙事为研究对象,通过人物之间的关联来分析师陀作品中的婚姻伦理关系和代际伦理关系,在具体论述中,论者着重从婚姻伦理中的夫妻伦理、爱情伦理,代际伦理中的父子伦理、婆媳伦理、兄弟伦理着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以师陀创作的生态伦理叙事为研究对象,在这一章中论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是从生态关爱、生命及自然出发进行论述,这其中包括对敬畏生命的礼赞和感恩自然的化育;其二论述生态反思的意识。表现出师陀热爱大自然的一切,无限地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