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新中国粮食工作的大政方针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unlai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过程中,始终重视解决粮食问题,领导制定了许多与粮食工作有关的大政方针,本文选取了统购统销、“以粮为纲”、农村人民公社的粮食分配制度、“备战、备荒、为人民”方针和农业学大寨运动等五个与粮食工作紧密相关的问题,分析它们提出的背景、毛泽东与它们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粮食工作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对毛泽东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作一历史评价,以期为今天的人们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提供历史的借鉴。一、统购统销政策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值得人们关注、也是影响最深远的经济政策之一,它主要是由陈云提出来的,但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同和支持。毛泽东之所以赞同和支持这项政策,是因为统购统销政策与毛泽东改造个体农民的思路相吻合,符合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路径选择,符合毛泽东改造私营工商业的要求,体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思考。二、“以粮为纲”方针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它既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粮食问题的担扰和重视,也说明了党和政府为解决粮食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倾向。毛泽东提出“以粮为纲”方针,首先是他历来重视粮食问题的真实反映和自然延续。此外,它还包含两方面的深层次因素:其一,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工作要为国家工业化作出更多的贡献。因为中国工业化的资金主要依靠内部积累,而内部积累的重要来源是农业,农业的中心是粮食生产,抓住了粮食这个纲,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市场、原料等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其二,毛泽东1958年提出“以粮为纲”,包含着以农业大跃进促进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大跃进的现实考虑。在“文化大革命”中,“以粮为纲”发挥了两个方面的独特作用:第一、“以粮为纲”是毛泽东提出并充分肯定的基本方针,这成为上至国务院,下至各省、市、县的一些干部坚持抓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工作的最好理由。第二、“以粮为纲”的方针对“文革”时期的农业科技工作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农业生产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在很多地方变成了“以粮为纲,其余扫光”,根本谈不上“全面发展”。特别是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对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在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中共中央放弃了“以粮为纲”方针。三、毛泽东与农村人民公社的粮食分配制度之间的关系。文章阐述了公共食堂的兴起,分析了公共食堂的平均主义制度特征,并指出毛泽东不是农村公共食堂的发明者,但他是公共食堂的赞美者、支持者和鼓励者。在公共食堂逐步暴露其缺点和弊端后,毛泽东仍是公共食堂的维护者。但毛泽东最终还是从实际出发,接受了停办农村公共食堂的主张。文章认为,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以后,它的所有制形式经历了从人民公社大集体所有制,到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最后到以生产小队(后来改称为“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演变过程。其最终确立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与毛泽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毛泽东思考与决策农村粮食分配制度的基本因素:其一、青年时代对“新村”理想的向往;其二、对战争年代军事共产主义和供给制生活的迷恋;其三、对“资产阶级法权”的误解;其四、毛泽东的实践特性,使他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其五、对人民群众生活及其利益的关怀。四、毛泽东在指导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制订中,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这个方针的提出有众多因素,特别是与毛泽东对中国粮食问题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大跃进”运动后中国在粮食问题上所存在的严重困难的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和对解决粮食问题的战略思考,从而对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粮食工作及其它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五、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之间的关系。文章在简要介绍了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的经过后,重点分析了毛泽东为什么要号召“农业学大寨”的原因和“农业学大寨”运动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文章认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遭遇严重挫折,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陷入了严重困难境地,党内外和国内外种种责难、非难和质疑之声泛起,其中就包括对农业集体化和公社化的非议,毛泽东在党内外感受到了沉重的政治压力。为此,毛泽东努力寻找各种补救措施,以排除这种政治压力。在这个背景下,大寨典型被作为一种回击非集体化的有力武器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也就是说,在影响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号召的各种因素当中,回击对农业集体化的非议和质疑是对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的决策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而“农业学大寨”运动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从两方面分析:其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从多方面改变和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这是农业学大寨运动期间中国的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所提倡的“左”倾思想观念、所推行的“左”倾政策,严重地束缚、压抑乃至摧残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农业学大寨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重要因素。六、文章最后从整体上用三句话对毛泽东为解决新中国粮食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作出一个历史评价:毛泽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问题;毛泽东一直在努力解决粮食问题;毛泽东一直没有解决好粮食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皮损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水平,探究其局部代谢色氨酸及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以探索其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观察
一、引言2004年,随着'情报主导警务'这一风行英美警界的理念进入我国,公安部情报中心成立,同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成立了公安情报学专业,从成立至今,关于公安综合情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研究,了解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认知、使用及评价情况,分析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存在的供需矛盾,发现需求的上升与多样、供给的不足及滞后是
随着公安改革的全面深化,《公安民警训练大纲(试行)》的全面实施,警察职业训练越来越走向警务职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新警入职训练工作,特别是非公安院校新警的入职训练,对培
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到近代的科学是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缺乏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重农抑商政策,官本位导向也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近年来高脂血症逐年增加,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为公众所认识.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使血脂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能预防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笔者应用洛伐
荣获第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的陈皖蜀,1993年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研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土建室主任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71顶应并助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与各国互联互通、包容互鉴、互利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