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再生细胞调控B淋巴细胞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jinsongdu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为发生于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程迁延不愈,发病机制复杂,B细胞功能的失衡被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溃疡性结肠炎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得到应用。取自月经血的子宫内膜再生细胞(Endometrial Regenerative Cells,ERC)作为干细胞新来源,不但具有自我更新潜能、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样表型特征、免疫调节作用,还具有取材无创、来源相对无限、增殖能力强、避免伦理问题的独特优势。ERC是否可以影响B细胞功能,并通过诱导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在结肠炎中发挥保护作用仍有待阐明。目的1.从育龄志愿者妇女月经血中获取ERC,建立从分离、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的方法体系;2.体外明确ERC对B细胞的作用;3.利用葡聚糖硫酸钠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探讨ERC对结肠炎小鼠体内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4.探究输注的ERC在体内的分布,明确其如何发挥对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5.通过过继治疗的方法探讨ERC是否通过Breg发挥保护作用。方法第一部分:从健康育龄志愿者妇女月经血中分离ERC在健康育龄妇女月经期第2-3日,通过月事杯采集月经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层,并进行体外培养传代扩增。应用流式细胞术,对ERC的免疫表型进行鉴定。第二部分:ERC体外调节B细胞功能磁珠分选小鼠脾脏CD19+B淋巴细胞,在ERC存在或缺失的条件下,以LPS作为刺激剂构建培养体系。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酸掺入法检测B细胞的增殖。通过台盼蓝拒染法检测B细胞活性,并经Annexin V、7-AAD染色后通过流式检测B细胞凋亡。流式检测B细胞表面与其活化相关的分子表达。收集培养体系上清液,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gM和IgG的含量。收集悬浮的B细胞并经固定破膜,流式检测IL-10+的调节性B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0的含量。第三部分:ERC调节B细胞功能在结肠炎中的治疗作用造模方法:3%葡聚糖硫酸钠自由饮用的方法诱导Balb/c小鼠结肠炎模型。实验分组:将6-8周龄,体重18-22g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8只:(1)正常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蒸馏水;(2)DSS模型未治疗组:自由饮用含3%DSS的蒸馏水7天,随后更换蒸馏水,造模第2、5、8日经尾静脉输注200μl PBS;(3)ERC治疗组:自由饮用含3%DSS的蒸馏水7天,随后更换蒸馏水,造模第2、5、8日经尾静脉输注200μl含有1×106 ERCs的PBS。每日记录小鼠生存情况,测量体重,并观察其一般情况、大便性状与便血情况,计算DAI评分,以评估疾病活动性。造模第10日取材,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损伤。ELISA法检测结肠匀浆液中炎性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和PCR法检测脾脏IL-10的蛋白水平及mRNA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腹腔灌洗液中免疫细胞比例。PKH26荧光标记ERCs,活体成像检测输入体内后的分布情况。分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Breg,通过过继治疗探究ERC是否通过该种细胞发挥保护作用。结果第一部分:从健康育龄妇女月经血中分离ERC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从健康育龄妇女月经血中获取ERC。3天后初次换液可见贴壁的原代细胞。随生长逐渐拉伸具有梭形外观,汇合后呈编织状或漩涡状结构。传代后细胞生长增殖速度加快,倍增时间约为24小时。约3代后,其生物学特性及形态学特征趋于一致。流式检测表明ERC具有类似于MSC的分子表型,表达CD90和CD105,而不表达造血干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和CD45。且经传代、冻存及复苏之后仍稳定具备此表型。第二部分:ERC体外调节B细胞功能ERC可在不影响B细胞活性的情况下,体外抑制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多克隆增殖,且不增加B细胞凋亡。同时ERC可抑制B细胞活化及分泌抗体,并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随ERC与B细胞数量比增加,其抑制效应也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ERC可诱导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Breg产生及IL-10的分泌。第三部分:ERC通过调节B细胞的功能在结肠炎中发挥治疗作用ERC可提高结肠炎小鼠生存率,降低体重下降幅度,一般状况恶化及大便性状改变或发生便血的时间晚于DSS模型组,且程度较轻,更换饮用水后迅速恢复。大体标本显示,ERC治疗组小鼠结肠长度缩短较少,且大体病理改变(包括肠管僵直、肠壁充血、近端结肠扩张及远端结肠狭窄情况)较轻。HE染色表明,ERC可减轻DSS造成的小鼠结肠炎症病理改变。黏膜结构较完整,黏膜及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显著低于DSS模型组,充血及水肿情况明显减轻。同时ERC可显著降低结肠炎小鼠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提高具有抗炎作用的IL-10水平。ERC限制结肠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过度增殖,降低CD3+T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减少CD4+T淋巴细胞比例更为显著,并提高调节性T细胞比例。同时,ERC抑制脾脏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减轻结肠炎小鼠肠道组织中IgG抗体的沉积,降低肠道匀浆上清液中IgG的含量。ERC可提高结肠炎小鼠脾脏中IL-10+CD19+Breg比例,提高CD1dhiB细胞在脾脏、腹腔以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的比例。同时ERC治疗后小鼠脾脏CD1dhiCD5+B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且为IL-10的重要来源。从ERC治疗后的结肠炎小鼠脾脏中分离获得CD1dhiCD5+B淋巴细胞,经过继治疗后,可有效缓解结肠炎症状,促进肠道恢复。ERC在小鼠结肠、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肾脏、脾脏及肺脏均有所富集。其中远端结肠和肠系膜淋巴结富集最为显著。说明ERC注射入体后,主要分布在炎症反应部位以及炎症引流的淋巴组织。结论1.建立ERC分离培养体系,ERC具有梭形形态及MSC样表型特征,可在体外大量扩增。2.ERC可体外抑制B细胞的增殖、活化、抗体分泌,诱导Breg产生。3.成功利用DSS所诱导的结肠炎模型,阐明ERC可减轻结肠炎症状、促进恢复,并减轻肠道病理损伤和炎症反应。4.输入体内的ERC可募集于炎症损伤部位及炎症引流的淋巴组织。5.ERC可调控免疫细胞平衡,抑制DSS结肠炎模型中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及抗体的沉积,另一方面诱导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Breg产生。6.过继治疗结果表明,ERC可能通过诱导Breg发挥其在结肠炎中的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涂料用稀土催干剂测定分析季香林,刘淑芹(沈阳油漆厂研究所沈阳110021)(开原化工厂开原112300)1前言近年来涂料用稀土催干剂推广应用进展较快,1988年12月成立了全国稀土催干剂技术开发与应用协作小组。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近期(12周)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该类患者近期(12周)预后的风险模型。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CCR模型)测算具有代表性的十五个智慧城市建设绩效情况,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的平均效率值为0.92,有8%的提升空间;上海、广州、杭州、重庆、厦门、天津
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近几年,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人们能在较短时间内接触海量的数据,大数据技术也随之应运而生。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当今的各行各业,同样大数据技术给国内的影视剧制作带来了新的技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大量饮酒会造成严重的肝脏损伤,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AFL)。目前AFL在西方国家是肝脏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病因。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
炎症体(inflammasome)在肝脏损伤的过程中被激活是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但其在肝脏损伤发生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通过建立两个肝脏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
脊柱及大关节等骨科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渗血较多,需继续切口引流,减少局部聚积.负压引流作为一种有效的引流方法而被广泛应用.1999~2001年,我院有436例骨科手术后应用负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丰富表现形式与内涵,舞龙运动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独特的一项民俗体育活动,而"火龙灯舞"是各种舞龙运动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