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分析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某三甲医院2011年~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合理用药指标,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比较不同干预阶段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的差异以及与卫计委规定目标值的差距,为该院或者其他医院建立抗菌药物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每月7天(包含周一至周日)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2011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等数据,选出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白内障手术(以下简称“4种清洁手术”)的出院病历。以该院2011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作为基线,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4年对该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整治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1.2011年(基线组)该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64%、处方点评合格率为91.83%,经过整治干预后,2012年、2013年、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分别下降至18.07%、14.26%、14.37%,处方点评合格率逐年分别上升至93.60%、94.59%、95.83%。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性下降(P<0.01,并达到了卫计委的要求,在适应症、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  2.2011年(基线组)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25%、使用强度为(67.03±9.15) DDDs、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7.32%,经过整治干预后,2012年、2013年、2014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分别下降至56.08%、51.78%、49.83%,使用强度分别为(67.75±7.40)DDDs、(57.54±4.52) DDDs、(57.42±5.79) DDDs,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逐年分别下降至88.92%、61.53%、40.0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P<0.01)且达到了卫计委的要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明显下降(P<0.01),但仍没达到卫计委的要求,在适应症、遴选药品、疗程、频繁更换药品或者随意停药方面有显著改善(P<0.01),联合用药方面也有明显改善(P<0.05)。  3.经过整治干预后,该院的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P<0.01),且达到了卫计委的要求;疝气修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也明显下降(P<0.01),但与卫计委要求仍有一定距离。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无明显改善(P>0.05)。“4种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疗程均明显缩短(P<0.01),但与卫计委要求仍有一定距离。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的预防用药品种经过整治干预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出现频次明显增多(P<0.01,而疝气修补手术、白内障手术的预防用药品种改善不明显(P>0.05);在术前0.5-2h给药合理率方面乳腺手术明显升高(P<0.05),而甲状腺手术、疝气修补手术、白内障手术改善不明显(P>0.05)。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手术的综合性评价合理使用率都明显优于基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白内障手术改善不明显(P>0.05)。乳腺手术、白内障手术、甲状腺手术的用药指征、预防用药品种、给药途径、预防给药时机、术后用药疗程与基线组比较都有了明显的改善(P<0.01)。  结论:  1.技术指导和行政干预相结合的干预方法可行且有效,能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2.该院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继续加强技术指导和行政干预相结合的干预方式的同时,应积极探索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其他途径,以便更好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其他文献
选题依据: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终生患病率高达15-20%,抑郁症的发病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已越来越引起医药卫生界的重视。近年来,治疗抑郁症的新药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抗抑郁药临床疗效滞后,且不良反应明显,因此,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抗抑郁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机制,并研发理想的抗抑郁新药成为了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前期在抗抑郁名方逍遥散的基础上,对其
目的:从中草药薯莨中提取分离具有心血管作用的成分,寻找有心血管活性的先导化合物.观察其对离体心脏的作用和对氧化应激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开发该中草药新的药理作用
摘 要:创新思维的培养,兴趣是起因,教师是关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处于诱因的位置,是激发创新的先决条件。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出真知,适当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实验多面性的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既定目标中,纵观全局的观点。善于运用评价手段,创设创新环境。  关键词:创新思维;兴趣;实践;评价;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纳米粒已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学领域广泛使用,尤其是在靶向传输系统方面,因为其粒径符合静脉注射的要求。它能将药物被动地输送至肝脏等病变部位,故对肝炎、肝癌这类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重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尽管已有多种聚合材料可制成纳米粒,但能用于人体的仍仅限少数几种,其中聚乳酸(PLA)因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纳米粒载体材料。 研究以溶解性能相似的脂溶性抗癌中药葫芦
2003年10月12日《扬子晚报》报道,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黄山村一农民在村庄的河里捉到一只奇怪的动物,该动物前肢长“鸡爪”,后肢生“鸭蹼”,长着一个“海豹头”,还生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猪尾巴”。它浑身白毛,身长约一米。据该农民介绍,该动物喜吃水果、小鱼,也吃馒头,食量很大。当有人逗它时,它会发出像猪一样的“呼、呼”的吼叫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