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别观察右美托咪定、磷酸肌酸钠、右美托咪定复合磷酸肌酸钠对老年人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谵妄的影响,为降低老年人食管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进行食管癌根治手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岁,ASAⅠ或Ⅱ级。所有入选对象均对研究过程知情同意,除外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长期服用大量镇静剂或抗抑郁药,有酗酒史或药物依赖史,明显心血管和肝肾功能受损疾病,术前测试不依从,无法沟通,以及不能完成术后随访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患者20例。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右美托咪定组,Ⅲ组为磷酸肌酸钠组,Ⅳ组为右美托咪定和磷酸肌酸钠复合用药组,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均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均无术前药。患者进入手术室,常规监测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等生命体征。待患者一般情况较平稳时,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和右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ART)和中心静脉压(CVP),术中根据CVP调整补液速度。麻醉诱导前抽取中心静脉血4ml,静置30min,常温下用离心机高速离心(4000r/min),分离出血清2ml,置于-80℃冰箱保存,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四组患者,Ⅰ组给予生理盐水20ml,麻醉诱导前10min内泵入;Ⅱ组将0.4μg/kg右美托咪定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麻醉诱导前10min内泵入;Ⅲ组将4.0g磷酸肌酸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麻醉诱导前10min内泵入;Ⅳ组将0.4μg/kg右美托咪定和4.0g磷酸肌酸钠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麻醉诱导前10min内泵入。四组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时均缓慢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2-4μg/kg,静脉推注依托咪酯0.1-0.3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予以加压面罩给氧,满足气管插管条件后,经口明视下气管内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术中吸入2%-3%七氟醚,按0.1~0.2μg/(kg min)泵入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术中心率波动范围超过基础值±20%的,使用艾司洛尔降低或阿托品升高心率,术中血压波动范围超过基础值±20%的,使用乌拉地尔降低或麻黄碱升高血压。术毕四组患者使用同一配方芬太尼4μg/kg+地佐辛0.4mg/kg+生理盐水(NS)配至100ml(2ml/h,PCIA)进行术后镇痛。四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T0)、术后第1天(T1)测定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前和术后分差>2分则认为有术后谵妄)和睡眠质量评分;于术后第1天(T1),抽取中心静脉血4ml,于术后第1天(T1)测定患者的疼痛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共10分,分别记录静息时VAS评分。VAS<3分为优,3-4分为良,≥5分为差)。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受教育年限、手术时间、术中血压、血氧、心率、术前S100β蛋白浓度、术前MMSE评分、术前睡眠质量评分和术后疼痛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比较:四组患者T1时MMSE评分较T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Ⅱ、Ⅲ、Ⅳ组T1时MMSE评分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T1时MMSE评分低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四组患者中术后第1天睡眠质量评分的比较中,Ⅱ组的T1比T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的T1比T0低(P<0.05)。Ⅰ组的T1比T0高(P<0.05)。Ⅲ组的T1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S100β蛋白的比较:四组患者术后S100β蛋白浓度的比较,Ⅱ、Ⅲ、Ⅳ组术后S100β蛋白浓度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术后S100β蛋白浓度均低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使用右美托咪定或磷酸肌酸钠均可一定程度的降低老年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若两种药复合应用效果更佳,可能与这两种药的脑保护和神经保护机制有关。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在反应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