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募基金的择时能力是指基金经理对于市场整体走势的预测能力,即基金经理能否正确预测市场走势并相机调整投资组合,以期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取得较好收益的能力。择时策略则是通过一定的方法预测出市场变化,并抓住进入、退出市场的时机来实现资产配置最优化的过程。市场状态转换是基金经理在择时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投资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当市场状态发生转换时,如何抓住市场状态转换时机对投资策略进行适应性调整,对于提高私募基金业绩、降低投资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践中,私募基金经理,特别是采用宏观策略的基金经理,需要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并适时调整投资组合配置。通过建模方式将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引入模型,进而分析其对投资策略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采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对市场状态转换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私募基金经理的市场择时能力。运用T-M扩展模型研究私募基金经理的流动性择时能力。最后,构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择时策略,并对该策略的择时效果进行了模拟检验;运用Black-Litterman模型分析了私募基金经理的主观判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1.私募基金具有较强的市场转换择时能力,但择时能力表现出不对称性。本文基于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进行状态识别后,发现私募基金在牛熊市分别存在“高收益、低波动”以及“低收益、高波动”两种状态。在低收益时,同样能够保持正的收益(而非负收益),说明私募基金整体上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对不同策略的私募基金进行择时能力检验,发现私募基金在牛市转向熊市过程中择时能力较强,在熊市转向牛市时择时能力一般。2.私募基金总体上表现出显著的流动性择时能力,但不同策略间流动性择时能力差异较大。本文通过T-M拓展模型对私募基金进行流动性择时能力进行检验,发现私募基金整体具备显著的流动性择时能力。在不同策略中,定向增发、套利型、多策略、组合基金策略表现出显著的正的流动性择时能力,且结果具有稳健性;股票型、多空仓、宏观策略和市场中性策略表现出显著的负的流动性择时能力。3.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和Black-Litterman模型构建的择时策略,具有很好的市场模拟表现。本文分别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和Black-Litterman模型构造私募基金的择时策略,两个模型本质上都是通过概率来预测未来市场走势,结果显示,两种模拟策略能够取得超额收益,并且熊市的表现好于牛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根据私募基金收益的不同状态检验了其状态转换的择时能力,为择时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其次,本文利用宏观领先经济指标预测的资产收益作为主观观点,引入Black-Litterman模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择时策略设计,对私募基金择时策略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最后,本文构建的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择时策略模拟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实践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