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虽属乳腺癌低发区,但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且患者的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城市,其发病率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而且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因之一。对于乳腺癌的防治,目前公认的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国外,许多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建立起国家范围内的乳腺癌筛查项目,并随后对其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一套成熟的乳腺癌筛查方案,也没有进行过成本效果分析。本研究在比较筛查与非筛查乳腺癌病人病理特征及各种筛查方法比较的基础上,对几种筛查策略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妇女乳腺特点的、经济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方案,为我国政府制定乳腺癌筛查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法,对天津、南昌、肥城和沈阳四个城市共22960名无任何临床症状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癌检查。在这个项目中,所有接受检查者要求依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乳腺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X线检查。医生根据各种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建议受检者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恶性者进行手术及其它治疗。筛查结束后要求对所有参加筛查妇女进行一年随访。筛查效果的比较:筛查病例为通过此项目检出的乳腺癌患者;对照为同时期到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并确诊的同年龄段非筛查女性乳腺癌患者。病例和对照使用统一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生理生育情况、肿瘤史、肿瘤家族史、生活习惯等。根据三种检查方法都接受的检查人群(21597名妇女)资料,对三种检查方法及其组合进行应用价值的比较。利用筛查数据和收集的参数,通过TreeAge决策分析软件建立乳腺癌疾病自然史模型、乳腺癌筛查干预模型,模拟筛查对乳腺癌疾病过程的影响。结果(1)在筛查出的乳腺癌患者中导管内癌占了 11.9%,与之相比,临床就诊确诊患者中只有7.3%(P=0.136)。与非筛查患者相比,筛查出的浸润性癌中更多为早期、低分级、小的、淋巴结阴性和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03,P=0.010,P=0.008,P=0.000 和P=0.004)。(2)三种检查方法都接受检查人群中共发现乳腺癌65例,包括57例浸润性癌和8例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其中早期乳腺癌52例,占89.8%(52/59,6例不详)。CBE的灵敏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46.2%、99.5%、23.1%及 99.8%;MAM 为:86.2%、93.9%、4.1%及 100.0%;BUS 为:66.2%、98.9%、15.8%及 99.9%;CBE 和 BUS 并联为 70.8%、98.6%、12.9%、99.9%;CBE 和 MAM 并联为 92.3%、93.5%、4.1%、100.0%;BUS 和MAM 并联为 93.8%、93.2%、4.0%、100.0%;三种方法并联为 95.4%、92.9%、3.9%、100.0%。(3)模型结果显示:十二种筛查方案每挽救一个QALY的成本范围在72498.62-153860.16元之间。其中在符合成本效果原则的方案中,采用CBE和BUS并联对35-69岁年龄段妇女进行两年一次乳腺癌筛查获得的QALY最多,其成本效果比值为80356.94元/QALY。结论(1)与非筛查的乳腺癌患者相比,通过开展乳腺癌筛查项目检查出的乳腺癌患者有明显好的病理特征。(2)单独使用时,MAM灵敏度最高,但假阳性率也较高,CBE和BUS可作为MAM检查有效的补充方法,三种方法联合使用筛查效果最大。(3)成本效果分析表明,采用CBE和BUS并联对35-69岁年龄段妇女进行两年一次乳腺癌筛查符合成本效果原则且获得的效果较好。(4)本研究针对的是第一次筛查结果,尚需要持续的规律性筛查及随访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