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印刷线路板再资源化工艺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处理及再资源化不仅可以节约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止废旧产品污染环境,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废弃电子电器产品中,印刷线路板具有废弃数量大、使用范围广、再资源化价值高、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因此针对废弃印刷线路板的回收工艺及方法研究,获得了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的关注。本文在总结现有废弃印刷线路板回收工艺及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具有良好的绿色环保性能的基于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废弃印刷线路板回收工艺及方法,并对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回收工艺过程模型建立及参数优化、回收工艺综合性能评价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为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于废弃印刷线路板回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这种绿色回收工艺及方法在多种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本文首先总结了现有废弃线路板机械物理回收工艺、化学法回收工艺等回收工艺的研究现状、应用情况和各自的优缺点。然后在系统分析印刷线路板结构和材料组成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超临界流体CO2回收废弃印刷线路板的工艺及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印刷线路板超临界CO2流体环境中应力及应变分析。在充分分析线路板各材料层的结合方式、材料性质的基础上,在ANSYS8.0软件中,建立印刷线路板超临界流体环境模型,对印刷线路板在超临界流体环境中的应力和应变的大小及分布作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线路板内应力及应变对线路板分层的作用机理。 2、研究了印刷线路板中树脂高分子材料层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分解过程及产物。在建立的超临界实验装置平台基础上,进行系列实验,采用Micromass GCT—MS质谱仪对线路板中树脂粘结材料的分解产物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分解过程以及产物组成。 3、超临界CO2混合流体回收印刷线路板工艺过程模型及优化研究。建立超临界流体处理印刷线路板回收工艺实验模型,采取正交实验表L25(56)开展四因素五水平系列实验,采用SPSS软件分析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夹带剂等工艺参数对线路板分层效果的影响,以及各参数各自的交互作用;采取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最优的回收工艺参数。 4、废弃印刷线路板回收工艺评价研究。建立废弃印刷线路板回收工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考虑了回收工艺的环境影响属性、资源节约属性、能源节约属性和回收工艺经济属性,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取专家打分的方式,对超临界流体回收线路板工艺以及机械物理法回收线路板工艺进行了系统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印刷线路板在超临界CO2中(290℃,36MPa,4小时之内)完全被分层剥离开,其中的金属铜箔层和非金属强化材料会自动地分离开。加入与反应釜体积比4%的水做成混合流体后,可以降低处理条件(270℃、36MPa和3.5小时)并获得更好的结果。与现
其他文献
司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作为两个具有不同评价向度、互动机制的判准路径,对司法权运行方式的制度安排和法官裁判思维模式的演化有着不同的影响模式。而两者以各自不同的评
<正>说起机器人,我们头脑里马上会联想到那些会说话、会唱歌跳舞,而且有头有脚、长得像人富有金属质感的"天外来客",其实那只是对机器人的狭义理解。机器人应该是一种可以代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优先级特性的按需动态多址接入TDMA协议,卫星通过接收到的申请时隙,获取各地面站信息,并根据各个站点的优先级和需求来为其动态分配时隙.通过与固定TDMA网
文物出版社2017年版《纸上金石》所收拓片,主要作于清代中期以卮更准确地说,道光至民国初年。从金石学的历史来看这是其发展的最后时期,因为20世纪以卮现代考古学引进中国,走
信息素质概念研究是信息素质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作者阐述了信息素质的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指出了信息素质概念的层次结构。
本文首先介绍了理论界存在的资格刑肯定说和否定说,进而对资格刑的利弊进行评说,认为我国应保留资格刑这一刑罚方法,并阐述了四个方面的理由。
金融监管和资本市场规范化是各国金融当局关注的一个焦点。美国于2002年7月实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是一部以苛刻严厉著名的美国式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一直伴随着质疑
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的基础,政治认同程度与政治稳定呈正相关关系,政治认同的内容制约着政治稳定发展走向,政治认同的形式决定着政治稳定的质量,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存在着
重力滑动构造在我国煤田中广泛分布。根据所处环境、地层关系、岩石性质、形变特点、运动特征、滑距滑速、滑面成因和形变机制等八个因素,可将煤田中的浅层重力滑动构造分为
适应煤田露天开发长期规划的需要,建立了露天矿山工程的有向图—系统模拟模型。文中介绍了该模型的总逻辑及宏观流程图,并对其在露天开采程序、露天开采强度及矿岩运距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