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企业所面临着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日渐增多,而风险问题更是有增无减。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所需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逐渐的由业务条线拓展到企业经营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的不二之选。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以来,我国企业正在面临着日趋复杂化的国内外市场环境,这使得全面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有利于企业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COSO委员会在2004年对外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当中,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全面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的同时,进行了持续探讨与修订,并在全面风险管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2006年国务院下属国资委发布《央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其中对我国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进行了科学界定。但如何针对具体的企业进行实施?其实施效果又如何?目前这方面的个案研究还较少。本文将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某具体企业实施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进展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他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改进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在COSO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及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理论基础上,以J公司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目前,J公司初步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设立了基本的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了常规的识别并构建了完整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本文中先是阐释了J公司在风险管理环境、流程、预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对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收集不够,执行机构欠缺等,探讨了J公司全面风险管理问题的主要成因,具体有全面风险管理认识浅薄、风险评估力度不足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等,在此基础上,就J公司进一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性建议和措施,如完善风险应对和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等。本文通过对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进行研究以及实际案例阐释,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属于动态的风险管理过程,其中囊括了多个主要环节,对企业当下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还要重点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以及信息系统,形成长效机制。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指导企业部署业务和战略,业务将可能影响偏好和风险管理。